@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10/01/09

[已搬移] 練習的層次


Updated 2021/08/28: 本文不再維護,已搬移到 新位址 


最近在教學時, 同學問到關於什麼樣的狀況才叫做 "練好". 這是個好問題, 尤其打算練一些 "經典歌曲" 的時候.

啥才叫做 "練好" ?? 把譜背起來, 然後每個音都彈對, 拍子都很精準.... 這樣叫練好了嗎?


傳統認知

印象中的標準是這樣的:
  1. 剛剛上面提到的三個: 把譜背好, 音彈對, 拍子準, 做到這三點算 60 分.

  2. 詮釋出譜上標示的表情: 段落的漸強 / 漸弱, 強弱層次 (ppp ... mp, mf ... fff ... 就是動態), 裝飾音, 圓滑 (legato), 斷奏 (staccato), ..... 等: 60 ~ 80 分.

  3. 詮釋出原作者的意境: 80 ~ 90 分

  4. 融入自身的感受 / 創意: 90 ~ 100 

第三, 和第四的次序會有爭議, 有人覺得原作曲者的意境最重要; 有人則覺得能夠藉由別人的作品另外開創新的創意/感受才是真正的厲害. 我個人覺得看狀況 / 場合.

如果是在考一些檢定 (ex: 鋼琴檢定之類的), 自選曲能做到第三個階段基本上應該就沒問題了. 如果是做創作方面的, 那麼四點的重要性就很明顯的會凌駕第三點之上了.

當然在 "古典樂界中", 刻板印象裡, 第三點是最重要的; 流行樂界, 有第三點明顯是不夠的, 因為流行往往會跟商業有關係, 所以創意 .... 一定是最重要的.

周董的電影 "不能說的秘密" 裡鬥琴橋段就有類似的意味, 先是演奏原作者的段落, 然後再用技巧延伸原作者的構想 + 自己的創意. 因為 "不能說的秘密" 還是算 "商業電影", 所以不可能呆呆的在那邊詮釋原作者的東西, 如果是這樣, 古典樂迷就去買著名的交響樂團或者演奏家 CD 來聽就夠了.


練習的階段與層次

上述傳統的認知四點, 在我個人學習時, 大概也分成四個對應的途徑:

  • 技巧 / 記憶: 這些就是我在 "吉他的基本功" 裡提到的東西, 反正就是樂器的基本技巧等. 這個部份也是大部分在學校裡, 坊間教學的大部分範疇.

  • 理解 / 感受: 這個階段算承接第一個, 但是學習的東西算是更靠近音樂的本質. 基本功裡提到的第二部份就是了. 經過這個階段的訓練, 對於音樂的精緻度會更加提升.

  • 詮釋 / 表達: 所謂的 "演奏級" 的水準. 這個階段已經到了以 "作者" 的角度學習音樂了. 簡單說, 學習分析了解作者的思維, 和想詮釋方式, 企圖 .... 等. 甚至要去懷疑作者這樣的思維恰當與否.

  • 創新 / 再造: 這部份學習的重點在於: 溫故而能知新, 然後創新. 已經了解了原作曲者的思維, 企圖, 具備了演奏技巧, 音樂理論 ... 以這樣的基礎再造新的元素.

    學習爵士/藍調的樂手, 必須想辦法達到這個層次, 然後多著墨 / 嘗試各種可能.

    這個階段如果有了什麼樣新的創新, 不管是技巧, 還是理論, 都會回到第一或第二層級重新開始類似的循環. 吉他這個樂器這幾十年來, 有很多新的演奏技巧, 因為這些技巧又有了很多不一樣的詮釋音樂方式. 

上述的四點 (很像 "起承轉合" 吧), 國外的音樂教育, 不管是古典 or 流行, 都有類似的模式. 而且, 可以是沒有次序的.


分享一個關於 "創意/創新" 的想法, 這段文字是我在工作時和同仁分享的 "如何構思創意" 的心得/想法。

我覺得創意的方式可以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衍生創意:倚賴一個主要的功能為主,其他的東西是輔助的。蘋果的Mac 來說,中心就是電腦軟硬體,然後把其他概念置入,例如看起來像個藝術品,或者一些操作使用行為的改變。衍生創意的方向是很明確的,他最後的產出定位會非常清楚,但是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使用經驗。

第二種是多點創意:兩個以上的專業領域的結合。電腦跟音樂、單車跟攝影、攝影跟音樂、遊戲和學習…等。他們有兩個以上的核心概念,必須具有兩種以上的專業知識,才能夠把創意發揮到極致,現在很多產品都具備這種特性。Discovery有一些創意的節目,裡面的專家通常都具備兩種以上的專業技能,然後節目讓他們天馬行空的思考。

第三種是天馬行空。兩個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沒關係的東西,例如我桌上的杯子跟滑鼠、滑鼠跟我的腳、我的眼鏡跟手機 (Updated 2014: 這不就是 google classes?)…諸如此類,平常生活中不會有連結、聽起來有點滑稽、好笑,兩個以上的人事物的聯想。

培養創意,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執行,最簡單的就是天馬行空。但天馬行空的創意大部分只會停留在天馬行空的階段,不容易具體化,除非具備很多可用資源。所以衍生創意是大部分的人常用的思考邏輯,只要具備某種專業能力即可。

比較不容易的,但卻也是比較能夠有市場的就是多點創意,現在很多人都具備衍生創意的基本條件,但是要同時具備兩種專業能力,就比較少有這樣的人了。例如要懂得計算機、又要懂得攝影美學的,或者懂得計算機、又要懂得行銷的。


2016/07/31 補充:關於『如何啟發創新』,後來我找到一個新方法,描述在『吉他琶音的練習 - 以 Gmaj7 為例』一文結論中。簡單說,用新技術或新方法,加上舊有的需求,就會產生出新的創意。這樣的說法也可以說是『再發明 Reinvent』的思路。

------- Copyright © 2010-2016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聽的層次與聽的練習

對於 "聽" 的部份, 我個人覺得是很重要的, 而且是對於練習是很有幫助的. 同樣一首歌, 聽個一百次, 你能聽出什麼?

有學過樂器, 像是吉他或者是鋼琴, 通常除了主旋律以外, 也會注意主旋律以外的東西, 特別是吉他或者鋼琴的伴奏方式, 手法, 技巧 ... 等.

除了這些, 有一些東西也要試著去仔細聽看看:
  • 歌曲當中有哪一些音色? 
  • 通常這樣 "感覺 (風格)" 的歌曲是否會有類似的音色出現? (有些音色會習慣一起出現)
  • 歌曲當中有沒有特別的聲音? 非樂器? 民俗樂器 ... etc.
  • 歌曲有哪些段落? 跟歌詞是如何對應的?
  • 鼓的打法, 重拍位置
  • 爵士鼓以外的打擊樂器出現的時間點.
  • 主旋律以外的副旋律, 插音 (Fill) ... 和主旋律的互動
  • 副旋律, 插音 (Fill) 和其他樂器的互動
  • 低音 (Bass) 和爵士鼓的互動
  • 伴奏和主旋律的互動.
  • 歌詞跟旋律的情緒互動
  • 其他樂器的位置 
  • ...........

其實, 這些東西還有很多, 在 "如何聽一首歌" 一文當中, 也有一些深入的分享. 不過上述大部分的東西, 沒學過樂器, 不懂樂理的人, 都可以聽出來其中的特別處.

其實一首好歌, 所者說所謂的經典, 會很直得一聽再聽, 而且會越聽越多驚喜, 新的發現, 越聽越能體會其中的層次, 精緻, 深與廣. 就像一篇好文章, 會直得一讀再讀一樣.


※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作權 ※


朱少麟 - "傷心咖啡店之歌" 裡, 提到一個關於讀書方式的想法: "一本書要讀三次". 這是閱讀的層次 / 方法. 其中提到三個部份, 跟我上述提到的四個部份其實是有對應的.

知識管理裡的基本概念: 資訊 -> 知識 -> 智慧 -> 資料 -> 資訊 -> ..... 循環. 這是知識管理的層次, 一個有循環的層次. 這個循環正好描述了我們學習時, 每個階段的層次.

生活中, 還有很多領域, 也都會有類似的層次 (史瑞克, 洋蔥?), 也會有循環, 套中國老祖宗的思想, 當你踏實的走完這個循環算, 再回到開頭, 同樣的東西, 但是你卻可以發現新的體會, 新的領悟, 就是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也" !! 即使學了十幾年的音樂, 再看到剛開始學的簡單和弦 | C - Am - Dm - G7 |, 但是卻能夠有新的想法, 這才是真的有學到東西.

所以在練習音樂的時候, 也是有類似的階段. 所以一年囫圇的練了一百首, 我覺得不如專心的練一首, 把這首曲子的層次練出來.

"當吉他手預見禪" 一書裡提到三個主要階段: 白帶 - 黑帶 - 白帶, 和我這邊提的概念也是類似的.


最後, 如果真的有心要好好的練習, 推薦閱讀這篇文字: "如何學習一首曲子(DEEP TUNE KNOWLEDGE FOR IMPROVISERS -- 翻譯謝啟彬", 有很多類似的想法, 適合想學好音樂的人.


延伸閱讀(站內)
  1. 簡單、複雜
  2. 吉他的基本功
  3. 曲式、歷史背景、框架模式
  4. 如何聽一首歌
  5. 什麼是編曲?
  6. 當吉他手遇見禪 - 心得, 摘要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2 則留言 :

  1. "橋斷"?是橋段吧……

    寫得很好,很喜歡這種經驗總結性的文字,現在能看到的很多都是單純的教學,反倒是音樂最純粹的一方面忽略了,缺乏對音樂鑒賞的認識。

    附帶一些問題/建議……
    歌曲當中有哪一些音色? —— 希望以后能寫篇介紹音色的文章,以及介紹總結一下歌曲風格的文章

    低音 (Bass) 和爵士鼓的互動 —— 不是很理解這個,能展開來說一下嗎

    回覆刪除
  2. To Iveney:

    感謝指正別字與鼓勵. 我覺得會不會彈樂器不是必要的, 但是會賞析, 會鑑賞好的藝術, 是很必要的. 特別是在這種 "科技文明" 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

    音色有一篇 "鍵盤音色概述 的介紹, 吉他音色方面, 目前還沒有打算寫相關的文字, 因為吉他音色主觀性很強的東西.

    歌曲風格可以參考 "什麼是編曲?", 有一些簡單的概念.

    Bass 和 Drum 之間的互動, 簡單說一個是音樂的骨幹, 一個負責幫骨幹著色, 潤滑劑.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