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2021/08/28: 本文不再維護,已搬移到 新位址
先講結論。
在吉他的學習過程中,Arpeggios 很常跟 "Sweep (掃弦)" 搞混。Sweep 是演奏技巧、手法,用來詮釋、表現音樂的方法,重點在於『怎麼彈』;而 Arpeggios 是表現音樂本身的內涵,也就是用來創造語意的,著重於『彈什麼』。
到 Youtube 用關鍵字 "Guitar Arpeggios" 會找到一堆 Sweep 的教學。
用語言學習來說明,Sweep 比較像是如何寫文字的方法,像是書寫字型用宋體、標楷體、黑體 ... 等,然後寫出來的東西在視覺上有不同的意境、美感;Arpeggios 就是文章內容,像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呈現寫作的人想要傳達的語意、意涵、意念 ... 等。
『怎麼彈』是技術性的問題,大部份透過有效的學習方式,以及一定程度的練習,是不難達到的。『彈什麼』是音樂性的問題,也就是包含演奏者想表達的內涵、創意。
Arpeggios 的練習,重點在於幫助創造,創造人們想要表達的語意、想法、意念。只要是負責旋律的樂器 (Keyboard、Strings、Brass) 都是很重要的,對於學習即興、創作更是重要且基本的課題。
基本練習概念
一、密集聲位
基本的練習概念就是將和弦組成音做排列組合後,然後把音符依序彈奏出來。轉位和弦 (Chord Inversion) 是最常練習的方式之一,如下 Gmaj7:
他們就是依序的把和弦音的排列組合彈出來:
也可以用『兩個音』做基礎造句,下面的例子就是用『GB』和『BD』做基礎,像是這樣:
這樣的組合很容易創造出具備音樂性的句子,或者是伴奏的 phase / riff 等。練習的時候可以多思考這些組合,可以加入一些技巧,像是悶音、垂勾、滑音、藍調音、改變拍子等。
二、遠距聲位
只要組成音超過一個八度,都是遠距聲位 (Open Voicing)。同樣是 G B D F# 四個音,每次彈都可以把其中某一個高八度、或者低八度練習,這樣會有很多種排列組合,以下的例子就是 G B D F# 的次序,然後改變八度音的變化,像這樣:
其他轉位和弦內音的組合,像是『B D F# G』、『D F# G B』 ... 等,也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思考。
以即興作曲來看,通常會運用動機發展 (motivic development) 的方式來延伸。
吉他的練習
吉他練習的思考方式,從指板上來看有兩種,第一種是依照把位方式,也就是『吉他音階學習引導』提到的五種把位,這也是大部份吉他教學的方式,這邊我就不贅述。第二種是橫向思考,也就是只彈固定幾根弦,像是只彈一、二弦,或者二、三弦、或者跳弦一、三弦、或者固定彈一二三弦... 以此類推。
以下是我自己設計的一套練習方式,目的是訓練音符思考為主,呈現方式都是五線譜,技巧為輔,所以不會有六線譜。如果覺得看譜速度太慢,就專注在把位上找音名,也是可以的。
先修課程
要練習本文提到的,首先最好練過這些東西:
練習原則與概念
知道正在彈什麼東西,所以練習目的在於:『用腦袋驅動手指頭』,以 Gmaj7 為例,掌握以下原則:
基本練習: Arpeggios on 2 Strings
這是我練習的例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試看看,五線譜標的數字是左手指法,同樣的,重點還是在『用腦袋驅動手指頭』。
第一、二個是固定在兩根弦上做練習,從低把位移動到高把位,然後反覆。
第三個則是在各兩組弦間移動,因為版面關係,譜的例子只放四小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擴張其他把位,找出其他音的位置。
搭配音階練習
Gmaj7 搭配 G 大調音階,吉他基本功裡面提到的各個把位,配合上下行的基本練習,把琶音放進去。
如果現在練習的和弦是小和弦,那麼音階就跑小調音階。
除了大調音階,當然吉他手要很熟的五聲音階也可以拿來一起玩。把原本琶音內容加上二、六度音 (A 和 E) 就可以是五聲音階了,組成音會變成:G (A) B D (E) F#
可以搭配音階,當然也可以搭和弦練習,以 4/4 為例的練習
不同按法的 Gmaj7
一些思考的方式:第一種是搭配空弦音應用,找出不同的 Gmaj7 按法,製造出具空間感的聲響,這是利用吉他特性的變化。第二種是利用轉位和弦,加上簡化和弦的概念,而形成的按法,利用這兩個想法,可以找出很多不同的按法,如下:
還可以舉例很多,留給大家去找。
------- Copyright © 2015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其他的練習方式
其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搭配練習,以下先列舉這些思路:
很多吉他教學習慣用六線譜,而『六線譜』表現『怎麼彈』的訊息,而不是著重於『彈什麼』,所以很多學習者,到最後在網路抓了一堆六線譜,可能可以彈出一些東西,但往往對於歌曲的內容是不知所云,腦袋裡只有格子數,卻沒有節拍、音程、和弦功能、解決等音樂的概念,簡言之,就是具備吉他演奏技術,但不具備音樂性。
這跟背了一推詩詞歌賦、八股文,沒有消化、理解,無法下筆成文、出口成章、言之有物一樣。
特別用吉他來說明,是因為吉他和鍵盤樂器的差別在於,吉他轉調簡單,但是吉他把位相對於鋼琴複雜,又因為有六線譜的關係,造成學習者比較少思考的現象。
除了本文舉例的 Gmaj7,接下來呢?延伸他吧!Gmaj7 可以是任何的大七和弦,所以就是 Xmaj7,然後變化成屬七和弦 X7,然後小七 Xm7,然後把這些東西串起來。同樣的問題又來了,這麼多怎麼練?好好思考時間管理,好好思考如何安排練習。
下圖是出自漫畫家 Hugh MacLeod 在 Twitter 上的一張圖,簡單表達了資訊與知識、知識與經驗的差異,而我的 blog 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把這些已知的資訊或知識重新整理,然後連結成為我個人的知識。而每次我也都會回去反覆思考過去寫的東西,並且試圖將他們連結。
在本文討論的資訊,也就是 Hugh MacLeod 圖中的每一個點,可以是和弦的一個音符、或者一個和弦、一組和弦進行,他們連接起來之後,就會變成和弦、句子、節奏、段落、歌曲 ...
在『練習的層次』一文最後,也提到類似的概念,資訊 -> 知識 -> 智慧 -> 資料 的演變,端看學習者如何再將他們做連結,透過連結會得到新的思路與想法,甚至是創意。
延伸閱讀 (站內)
更新紀錄
Arpeggios 的練習,重點在於幫助創造,創造人們想要表達的語意、想法、意念。只要是負責旋律的樂器 (Keyboard、Strings、Brass) 都是很重要的,對於學習即興、創作更是重要且基本的課題。
------- Copyright © 2015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基本練習概念
一、密集聲位
基本的練習概念就是將和弦組成音做排列組合後,然後把音符依序彈奏出來。轉位和弦 (Chord Inversion) 是最常練習的方式之一,如下 Gmaj7:
他們就是依序的把和弦音的排列組合彈出來:
- G B D F#: 從根音開始
- B D F# G: 從三度音開始
- D F# G B: 從五度音開始
- F# G B D: 從七度音開始
也可以用『兩個音』做基礎造句,下面的例子就是用『GB』和『BD』做基礎,像是這樣:
這樣的組合很容易創造出具備音樂性的句子,或者是伴奏的 phase / riff 等。練習的時候可以多思考這些組合,可以加入一些技巧,像是悶音、垂勾、滑音、藍調音、改變拍子等。
二、遠距聲位
只要組成音超過一個八度,都是遠距聲位 (Open Voicing)。同樣是 G B D F# 四個音,每次彈都可以把其中某一個高八度、或者低八度練習,這樣會有很多種排列組合,以下的例子就是 G B D F# 的次序,然後改變八度音的變化,像這樣:
其他轉位和弦內音的組合,像是『B D F# G』、『D F# G B』 ... 等,也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思考。
以即興作曲來看,通常會運用動機發展 (motivic development) 的方式來延伸。
※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作權 ※
吉他的練習
吉他練習的思考方式,從指板上來看有兩種,第一種是依照把位方式,也就是『吉他音階學習引導』提到的五種把位,這也是大部份吉他教學的方式,這邊我就不贅述。第二種是橫向思考,也就是只彈固定幾根弦,像是只彈一、二弦,或者二、三弦、或者跳弦一、三弦、或者固定彈一二三弦... 以此類推。
以下是我自己設計的一套練習方式,目的是訓練音符思考為主,呈現方式都是五線譜,技巧為輔,所以不會有六線譜。如果覺得看譜速度太慢,就專注在把位上找音名,也是可以的。
先修課程
要練習本文提到的,首先最好練過這些東西:
- 五個把位的音階,知道怎麼找到八度音,參考 『吉他音階學習引導』
- 五個把位的和弦,知道怎麼找每個和弦的位置,參考『吉他和弦聲位基本概念』
- 知道怎麼看五線譜,知道把位上音名的位置該怎麼找。
- 左手曾練過一定程度的擴張練習
知道正在彈什麼東西,所以練習目的在於:『用腦袋驅動手指頭』,以 Gmaj7 為例,掌握以下原則:
- 思考 Gmaj7 組成音:G B D F#
- 依序找出這四個音,在指板上所有的位置
- 找出幾個會出現的形狀,和已知的和弦做圖像的連結
- 在心裡反覆念這四個音,思考他們的先後關係
- 思考這四個音和 G 的音程關係
- G - B: 大三度、G - D 完全五度、G - F# 大七度
- G 是主音,所以音程的思考以 G 做參考點,不用找其他像 B D 的關係
- 練過 Sweep 的同學,暫時把那些指型都忘記。深度思考每一個音符本身還有音程關係。
- 每次用兩根弦彈奏,例如:
- 在 1 / 2、5 / 6 弦彈奏這四個音
- 也可以不用相鄰的兩根弦,例如:1 / 3 弦、2 / 5 弦找這四個音
- 彈的時候不用管八度音,只要依序彈出這四個音,遇到找不到的就升 or 降八度
- 腦袋先想到音,再用手指去找指板上的位置
- 不要用眼睛看指板 (關燈,近視的把眼鏡拿掉),用耳朵聽,心理思考音符,反覆 (1)
- 開 Click,用 tempo = 60,八分音符的速度練習
- 彈奏過程中,只要不知道正在彈什麼音,請馬上停下來,重來。
基本練習: Arpeggios on 2 Strings
這是我練習的例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試看看,五線譜標的數字是左手指法,同樣的,重點還是在『用腦袋驅動手指頭』。
註一:此練習先不使用空弦音,空弦音應用參見下一段介紹
註二:此練習左手需要相當擴張 (左手五格以上的距離),所以沒有練過基本的爬格子,不要勉強。手無法擴張,直接的替代方式,可以利用滑音的方式。
第一、二個是固定在兩根弦上做練習,從低把位移動到高把位,然後反覆。
第三個則是在各兩組弦間移動,因為版面關係,譜的例子只放四小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擴張其他把位,找出其他音的位置。
搭配音階練習
Gmaj7 搭配 G 大調音階,吉他基本功裡面提到的各個把位,配合上下行的基本練習,把琶音放進去。
如果現在練習的和弦是小和弦,那麼音階就跑小調音階。
除了大調音階,當然吉他手要很熟的五聲音階也可以拿來一起玩。把原本琶音內容加上二、六度音 (A 和 E) 就可以是五聲音階了,組成音會變成:G (A) B D (E) F#
可以搭配音階,當然也可以搭和弦練習,以 4/4 為例的練習
- 一、三小節彈和弦
- 二、四小節彈 Arpeggios
不同按法的 Gmaj7
一些思考的方式:第一種是搭配空弦音應用,找出不同的 Gmaj7 按法,製造出具空間感的聲響,這是利用吉他特性的變化。第二種是利用轉位和弦,加上簡化和弦的概念,而形成的按法,利用這兩個想法,可以找出很多不同的按法,如下:
還可以舉例很多,留給大家去找。
------- Copyright © 2015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其他的練習方式
其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搭配練習,以下先列舉這些思路:
- 搭配調式音階:Xmaj7 主要會搭配 Lydian 練習,加入增四度。
- 搭配延伸和弦:Gmaj7 來說,除了彈自己的和弦內音,可以另外彈 Am 琶音,變成在彈 Gmaj13 的琶音。
- 搭配 Licks:找一些歌曲的句子來練習,Santana 的經典演奏曲 Europa 第一句就是 Xmaj7
- 和弦串接:本文只專注在 Gmaj7,其實也是間接延伸了 Xmaj7 全部,同樣的依照此方法,把 Xm7、X7 都找出來,練習過,例如 Am7 和 D7,然後就可以串這些和弦了。這三個剛好是 ii-V-I of G,然後以此延伸到其他調性,或者一些和弦進行。
- 找個人一起練習:互相漏氣求進步,像下影片:
很多吉他教學習慣用六線譜,而『六線譜』表現『怎麼彈』的訊息,而不是著重於『彈什麼』,所以很多學習者,到最後在網路抓了一堆六線譜,可能可以彈出一些東西,但往往對於歌曲的內容是不知所云,腦袋裡只有格子數,卻沒有節拍、音程、和弦功能、解決等音樂的概念,簡言之,就是具備吉他演奏技術,但不具備音樂性。
這跟背了一推詩詞歌賦、八股文,沒有消化、理解,無法下筆成文、出口成章、言之有物一樣。
特別用吉他來說明,是因為吉他和鍵盤樂器的差別在於,吉他轉調簡單,但是吉他把位相對於鋼琴複雜,又因為有六線譜的關係,造成學習者比較少思考的現象。
大部份的鋼琴學習都是用五線譜,但我也看過不少只會用手指頭彈,但是不會思考的鍵盤手。所以上述六線譜的說明,不是必然的。我覺得這還是跟教育方式有關係,這些感嘆,紀錄在我之前和一位樂壇前輩閒聊的內容。
有個笑話這樣形容吉他手和鍵盤手:把五線譜放在吉他手前面,他什麼都彈不出來了;把五線譜從鍵盤手前面拿走,他什麼都不會彈了。看到這裡應該不難懂了吧 XDD
除了本文舉例的 Gmaj7,接下來呢?延伸他吧!Gmaj7 可以是任何的大七和弦,所以就是 Xmaj7,然後變化成屬七和弦 X7,然後小七 Xm7,然後把這些東西串起來。同樣的問題又來了,這麼多怎麼練?好好思考時間管理,好好思考如何安排練習。
※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作權 ※
下圖是出自漫畫家 Hugh MacLeod 在 Twitter 上的一張圖,簡單表達了資訊與知識、知識與經驗的差異,而我的 blog 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把這些已知的資訊或知識重新整理,然後連結成為我個人的知識。而每次我也都會回去反覆思考過去寫的東西,並且試圖將他們連結。
![]() |
Photo
Credit: Hugh MacLeod |
在本文討論的資訊,也就是 Hugh MacLeod 圖中的每一個點,可以是和弦的一個音符、或者一個和弦、一組和弦進行,他們連接起來之後,就會變成和弦、句子、節奏、段落、歌曲 ...
在『練習的層次』一文最後,也提到類似的概念,資訊 -> 知識 -> 智慧 -> 資料 的演變,端看學習者如何再將他們做連結,透過連結會得到新的思路與想法,甚至是創意。
習慣這樣的方式之後,我歸納出創新就是『舊的東西 (資料、資訊、知識),用新的方法 (連結) ,就是創意』,與『練習的層次』提到的創意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體悟。 我又昇華了 XD
延伸閱讀 (站內)
- 吉他琶音 (Arpeggios) 的練習 - 251 of G Major
- 吉他和弦聲位基本概念
- 『怎麼彈』和『彈什麼』
- 吉他的基本功
- 如何安排練習 - 以上班族為例
- 吉他的空弦聲響
- 吉他手怎麼練習音感
- 練習的層次
更新紀錄
- 20150308: 初版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