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9/12/19

關於速度


在人類的世界裡,速度永遠是一個話題,不管在藝術、科技、生活、體育 .... 等各種領域。

在音樂是時間藝術的一種,所以速度一定會是一個話題,而且跟相對、絕對音感一樣,都有一些刻板映像。大部分的聽眾會覺得能彈的很快的就比較強、比較厲害;就像大部分的人也會覺得音感好的人,會比較厲害。這樣的刻板印象,也在大部分的樂手身上看的到。

這個現象在每個樂器上都有,特別在吉他這個圈子裡,似乎特別喜歡討論、或者經常遇到這樣的話題,所以有排行榜世界紀錄是可以想見的。(喜歡雙踏的鼓手也蠻喜歡這個話題的)


我們來討論速度在音樂裡的基本概念。

定義:每分鐘裡的拍數 beats per minute (BPM),對於速的標記形容詞 (慢板、快版、輕快 ... etc),請看維基百科裡的說明。

速度的概念,簡單說可以跟人本身的自律系統比較:心跳

人的心跳平均是每分鐘 72 次,一般人的心率會在 60 ~ 90 之間。大部分的人在這個速度下是感覺不到自己的心跳。所以一般來說,以平均的 72 次來說,音樂上的速度正負十 (bpm = 62 ~ 82) 會是讓人感緩慢的、抒情的、敘事 (Ballad)。

往上增加,也就是 90 ~ 120 之間的曲子,大部份會讓我們感覺是屬於輕快、有節奏的、愉悅的 ... 等。繼續往上到 120 ~ 140 ,一般來說算是所謂的 Fast Rock 的範疇,大部分是一些 high 歌、讓人想跟著算拍子的、可以炒熱現場氣氛。140 以上的速度對於一般人來講就可以算是快了。

一般常見的曲風,粗略的速度範圍大概如下:
  • Ballad: 50 ~ 80
  • Slow Rock/Folk: 60 ~ 90
  • Dance/Hi-hop/Rap: 90 ~ 120
  • Funk/R&B/Country: 80 ~ 120
  • Rock: 90 ~ 140
  • Metal: 140 ~ 
當然這只是非常非常粗略的,所以讀者不需要以為這是絕對的,因為影響聆聽者感覺得還有很多因素。僅僅是一個參考範圍。


但是,不管是速度或音感,都是一個音樂演奏者的基本技能,算是基本功的一環,一位優秀的樂手大部份會有這項技能的。就像大部分的 IT 從業人員,打字都會有一定的速度或者流暢度。但是當然我也遇過一指神功,但是技術很厲害的 IT 工程師。

音樂界裡因為速度出名的吉他手不少,像是把古典元素融入電吉他演奏的 Yngwie Malmsteen、DT (夢劇院) 吉他手 John Petrucci、吉他大師 Steve VaiJoe Satriani ... 等,但是說因為速度而有影響力,其實這小看他們了。但是速度的確會為他們帶來名聲。

公認的幾位具備影響力的吉他手:Jimi HendrixDuane AllmanEric ClaptonB. B. King ... 等,他們的影響力都跟速度沒啥關係。


------- Copyright © 2009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說了一些大道理,還是分享一些關於如何練速度的想法,給大家參考,歡迎同好一起討論分享。


按部就班/腳踏實地:

我以前的老師他是跟著節拍器練習,然後每一次加一。他是那種很踏實的人,凡是對自己要求的很完美。這是非常踏實的練習方式,但是如果你覺得這樣太慢,那麼可以改成每次練習往下一個速度加 5 或 10,一直到一個速度很久一直無法突破的時候,通常那就是瓶頸所在,那麼可以開始嘗試第二個方式 - 龜仙派訓練法。


龜仙派/重力訓練 (肌耐力訓練):

看過七龍珠應該就知道當時武天師父怎麼訓練悟空和克林。

所以假設目標速度是基本的大調音階上下行、tempo = 120、十六分音符,加重自己手指的壓力,直接衝到 140 、甚至是 160,衝刺個五分鐘,僅要求自己對到正拍即可,這段可能會很難撐,但是沒關係,就試看看。幾次之後,五分鐘內正拍對的到一半的時間,那嘗試回到目標速度 120,繼續正規的練習,這時候應該會輕鬆一些,至少正拍通常都對的到了。

這個方法的目的不是真的要一下子 "跳級"、或者 "好高鶩遠" 的行為。這個訓練主要的目的是增手指的肌耐力。因為人的肌肉是可以經過一些壓力訓練,然後提升想要的能力的,再很多的體能性的運動都有類似的訓練模式。這邊以訓練速度為目的作出發,所以首先要提升手指的肌耐力。類似的技巧訓練還有像是推弦、小拇指訓練 ... 等,但是這些訓練都必須要有適度的安排,否則過度的練習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要注意。 (updated: 20100622)

當然速度的練習,以吉他來講,還要搭配基本功的爬格子訓練,會是比較容易快點達到基本的速度需求。


上述兩種都是訓練增加速度的方式,兩種在不同階段、搭配不同的練習目標 (樂句、技巧 ... etc),可以互相搭配練習,這是最基本、也是常見的的訓練方法。當然什麼叫做練好?我覺得是:即使速度很快,每一個音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不是糊成一團像煙霧彈一樣。

當然,除了練增加速度,也要練減少速度,像是習慣速度快的人,一下子要回到 t=60,他可能會停不下,可能會抓不到拍子。真正能夠掌握速度的,是快慢溫熱皆自宜的,所以練習加快速度的同時,別忘了也要回到一般的速度,練習感覺每一個拍子。

當你像電影 - "頭文字 D" 中,拓海一樣,發現以前覺得很快的東西,好像變慢了,那表示你已經跟上某一個速度了,可以耳朵可以抓住那一些拍子了:這表示你已經進入歌曲的狀況了時候就可以好好的去詮釋你的音符,不管是什麼樣的表情或技巧,放入你的情感,盡情的詮釋。


※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作權法 ※


音樂不是比賽,你不會因為比別人撥出更多的音符而得到更高的分數,速度只是技巧的副產品。一首曲子如果速度對的話,就像一部配備良好的車子,在駕駛完全掌握下流暢的轉彎前進。
--- 摘自:當吉他手遇見禪 序


速度是一種技能,用來詮釋音樂的方式、技巧、基本功,這跟清朝人能寫八股文就能當官、打字很快電腦就很厲害、書唸的很高就能賺很多錢、車子能開很快就是好車、電腦 CPU 很快就是 Powerful、相機很好就能拍出好照片 ..... 都是很不客觀的標準。


延伸閱讀(站內):
  1. 正確性與速度
  2. 溝通與單字
  3. 相對、絕對音感
  4. 當吉他手遇見禪 - 心得、摘要
  5. 一些音樂書
  6. 吉他的基本功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1. Wiki - 速度
  2. 當吉他手遇見禪
  3. 50 Fastest Guitarists of All Time / 50 位速度最快的吉他手
  4. 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
更新紀錄:
  1. 20091219: 初版
  2. 20100622: 增加肌耐力訓練的描述

5 則留言 :

  1. 剛想詢問一些關于提到速度的意見,就看到有post了,真是心靈相通 XD
    按部就班卡在100-110好久了……莫非我要嘗試龜仙派重力訓練了……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可試看看.

    龜仙派的方式只是一種提升肌肉耐力的訓練, 有點像運動員會綁沙包來增加自己的體重訓練那樣. 他會讓你的肌肉習慣那種壓力/增加耐力/提升反應速度, 經過這樣的訓練或嘗試, 肌肉能夠承受的會變多.

    這種壓力的訓練, 除了肌肉耐力的提升, 另外就是去比較快速度的節奏, 讓自己能夠習慣於更快的速度.

    加油!

    回覆刪除
  3. 路過
    beats per second (BPS),是每秒的拍數
    你要寫得應該是
    BPM吧

    回覆刪除
  4. 路過
    老師 每次看到你的文章都覺得受益非淺
    謝謝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