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剛開始玩鍵盤的朋友去到樂器行都會不知所措, 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琴, 一堆專有名詞, 常常因此被店員唬得一愣一愣的. 我也常被朋友問這一類的問題, 發現大家都沒啥概念, 所以, 寫了一些文字簡單介紹啥是 "電子琴" ~ "電子琴" 有哪些分類?
以下文字如果觀念或訊息有不正確, 或者誤導的地方, 希望先進給予建議指導 ^^"
電鋼琴 (Electric Piano):

不過電鋼琴功能性還是著重於樂手本身的演奏技巧的詮釋; 自動伴奏, 音色都是附加的. 重點在於琴鍵以及鋼琴音色.
電鋼琴適合的對象除了科班的鋼琴手, 也很適合現代台北這種大都會的環境. 電鋼琴有不佔空間, 又可以夜間練習, 不需調音等優點, 所以很適合想學琴, 但是家裡空間又有限的人. 另外要注意的是, 這類電鋼琴產品不見得都會有揚聲器, 所以選購的時候要記得注意預算的安排.
代表性的產品 Yamaha P/NP, Roland FP, Korg SP 系列. 高階產品像 Yamaha S/CP, Roland RD, Kurzweil PC 系列 ...
合成器 (synthesizer)

而 88 鍵通常是鋼琴鍵 (彷鋼琴機械結構, 和琴鍵重量, 彈奏要跟鋼琴一樣的力量), 61/76 通常是塑膠鍵 (彈起來比較軟, 現在也有所謂半重量建). 由於鋼琴鍵製作成本比較高, 所以 88 鍵的合成鍵盤都貴很多!
嗯...講到音色輯, 舉一個例子吧.
鄭秀文成名曲 "值得" 裡面的嗩吶聲音是 "做" 出來的. 它的音色成分包含了 Sax 和 Brass, 加上編曲者的巧思. 不知道的人, 可能會以為那是請嗩吶老師來錄的 XD~~
三大廠著名的型號 (目前在 Live / Studio 常出現的):
- Roland: XV, XP, Fantom/Fantom S/X/G, Juno ... 等系列
- Yamaha: SY, DX, CS, Motif S/ES/XS, MO, MM .. 等系列
- Korg: Tritone, TR, M, OASYS, R3 .... etc 等系列
以上資料參考自: Vintage Synth Explorer 以及各官方網站
伴奏琴 (Interactive/Arranger Keyboard):

伴奏琴著重於伴奏型態的多寡. 通常只要選擇適合的伴奏型態, 加上彈奏者左手只要輸入簡單的和絃, 就能夠有整個樂團的伴奏的效果. 而右手可以適當的加入主旋律或者間奏 Solo. 同時她也可以根據和弦和節奏自動演奏適當的前奏/尾奏/和聲. 民歌西餐廳很常看見一台 KB + 一個吉他手的組合, 通常那台 KB 都是伴奏琴.
常見的產品 Yamaha PSR/S/Tyros, Roland E/EM/VA/GW, Korg PA ...等
伴奏琴等級落差很大, 初階的感覺像玩具琴 (像 Casio 大部分的伴奏琴), 高階 (很貴就是了@@) 分兩種, 工作站等級和家用型.
工作站 (像 YAMAHA PSR 3000, Roland G-70, Korg PA80) 適合作場用或者編曲.
有些作場的鍵盤手會用以上介紹的三類 (電鋼琴, 合成器, 伴奏琴) 搭配使用. 電鋼琴用來演奏純鋼琴的歌曲, 合成器作一些 Solo, Pad, 放 Loop, 伴奏琴用來做兩人樂團用.
家用型通常都蠻貴的. 動則數十萬 (Yamaha CVP 系列). 適合全家一起唱歌, 教會唱詩歌使用.
另外就是, 一般伴奏琴都會內建喇叭. 工作站喇叭要外接.
延伸閱讀 (站內):
更新紀錄:
- 20070615
- 20100515: 更新三大廠的參考合成器型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