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6/07/16

學習雜感



這裡有一篇音樂工作者寫的 "音樂人交流感想",讀了之後,有很大的感觸。感嘆我們學習的態度,作事情的嚴僅 ...

開始玩電吉他之後,每天都在國內外一些知名的討論區閒晃,想藉此蒐集一些資訊。但是幾年下來,其實很失望,大部分彈電吉他的人,都在追求"痛" - Tone (音色),常常會為了要像某個樂手的痛,而花很多精神在上面。要不就追求一些花式技巧,像是速度、Sweep、Tapping ... 之類的。感覺彈電吉他,表面上就是這些?說是在彈吉他,我個人到覺得比較像馬戲團....

其實我個人對於音色有我自己的看法,我不排斥吉他手對於音色的追求,但是我很在意吉他手對於基本音樂 Sense 的認知 ... 換言之就是,沒有好的痛沒關係,但是彈出來的音符要有內容。有人一定會反駁我,通常我都會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我最喜歡的電玩音樂 Final Fantasy。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 FF3,那時候是紅白機,紅白機硬體效能,規格跟現在隨便一台 PC 或者電子產品,根本不能比。但是當時在紅白機上播出來的音符卻感動很多人。 [詳見 16 年前的回憶 - FFIII 作曲家植松伸夫訪談紀錄]

其他像是超級瑪莉,現在流行改編成鋼琴來練。我想當時寫這些曲子的前輩,大概沒想到這些吧 ... 他們想的應該只是如何利用那有限的資源,創造出無限的感動。

其他還有很多,不僅止於在音樂上的例子,人生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窮和尚跟富和尚的例子.
彈出來有沒有東西,還有一個就是彈一些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大多都屬於 Ballad - 也就是敘事歌謠,俗稱 "芭樂"。很多 Ballad 的和絃進行通常是: C -> G/B -> Am -> Em/G -> F -> Em -> Dm -> G. 是很典型的順階和絃,"以往的" 台灣的流行音樂 80% 可以用這個直接套。其中包含一首這幾年來很受歡迎的曲子 - 帕海貝爾的卡農也是這個和弦進行.

玩電吉他的人,我觀察到的現象、似乎、好像,都不屑彈這類的歌。同時我也觀察到另一個現象,很多人不屑彈這類的歌,但是真的要他彈這類的歌,一推人也彈的 2266 ...

這表示些什麼?捨本逐末?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就吉他來說,彈流行歌曲的難度不在於要有多熟練的 Guitar Technique。流行歌曲著重於感情的描述、情境的營造、情緒的鋪陳、張力的控制、編曲 ... 而要達到這些效果,除了對於自己手上樂器的熟悉之外,很重要的就是歌曲編制的安排、情緒的鋪陳、 音色的協調...等等。音符不在多、在精。在適當的時間點,哪怕只是一個音符,都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這些很多東西需要經驗跟基本功的。

有一次跟朋友去參觀樂器展,現場看到一個小朋友在是效果器,他當下在正在彈的是 C 和弦的 Sweep,不過彈的也是 2266 ... 至於為啥練 Sweep 小朋友大概也說不出來,能說出來的原因大概就是:帥!炫!之類的?我很想叫他當下彈一個開放 C 右手用 Picking 彈 T1213121 就好,這是學木吉他的第一課,學電吉他應該也要會吧?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那篇文章,裡面提到日本人,跟韓國人對於音樂精緻度的要求,說真的,我也很有一些些體驗。同樣一台 SC88 Pro 的音源機,在台灣,一些人會不屑這台機器,說他是玩具,唱片公司裡多的是高檔的音源設備。

但是在韓國、日本,這台 SC88 Pro 是工業標準。音樂工作者、編曲者、玩家、電玩配樂家,都以這台機器作標準,而他們用的也不過是標準的 GM128 音色,還有大量的 MIDI 控制參數。但是人家就是可以做出讓人感到 amazing 的音樂~

在台灣,很多玩吉他的,通常在買綜合效果器時,對於機器設計的概念,以及使用方法,聲音特色還沒搞清楚之前,就下定論說:該機器不好、很爛。我也常常在討論區看到很多人會用很絕對的口氣說某某廠牌的機器根本是濫貨,不值一提。更糟的是,有人會直接用售價來決定機器的品質。感覺上這些人,似乎都是富和尚。給再多的機器,再好的機器都是多的。

在玩這些機器的時候,我的想法是:
  1. 設計這產品的團隊,基本上,絕對是專業的,裡面一定有很多是吉他高手,特別是 Tone 方面的高手、專家。所以我不太會去質疑這台機器的音色,我反而是質疑自己對於音色的認知,以及週邊搭配,最後還有自己 GT Skill 的成熟以及駕馭程度。
  2. 該機器設計一定有適用的對象,以及限制。就跟電腦一樣,工業電腦是不能跟家用電腦比較的;越野車跟卡車也是不能比較的。
  3. 機器在設計的時候,會考慮適用對象的需求,像是適用於作場,還是錄音,還是練習...等等。
抓到這些方向時,再詳細閱讀使用手冊,根據手冊提供的資訊,嘗試作單元測試,作各種的嘗試,過程之中要搭配吉他,以及其他相關週邊設備作交叉測試。然後我才敢說自己大概瞭解這台機器的特性,以及是否適合自己。這些步驟需要一段時間,最後才開始對這台機器下定論,以及提出建議想法。

這些都需要時間,需要經驗的。而且最重要的都要建立在吉他手自己本身的 Guitar Technique 上。如果連基本的技巧都不行,那就是 Eric Johnson 兩噸的設備都買下來,彈出來還是零分..

還好,我還是有知道一些前輩高人,用一台已經過時很久的 GT5,彈出跟 CD 品質一樣的 "給上帝的愛"。每次跟朋友聊到效果器之類的話題,其實我不太想說啥,我也不太想知道那顆音箱有多好,真空管有多漂亮 .... 我只想說,把手上功夫練好,把基本的樂理、Sense 建立起來,把機器玩熟,機器有沒有價值,在於樂手自己,而不是花了多少錢,或者是多少個真空管。

還有就是,我很慶幸我自己,不會老是喜歡追求一些技巧上的東西,技巧是要練的,但是對於音樂的思考更是重要的...


寫的有點亂,很多還沒有寫到,有空在來寫吧 .........


延伸閱讀 (站內):
  1. 溝通與單字
  2. [剪報] 16 年前的回憶 - FFIII 作曲家植松伸夫訪談紀錄
  3. 卡農進行

延伸閱讀 (連結):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