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8/05/02

漫談編曲方法論 - 學術編曲與技術編曲


整理一些我自己瞭解的編曲 (Arrangement, 或者稱為 Orchestration, 中文翻成配器法) 方式,我個人把他們分成兩種編曲方法,分別給他們一個專有名詞,一個稱為學術編曲 (或稱理論編曲, Theoretical Arrangement) ,另一種稱為技術編曲 (Technical Arrangement)


『編曲』算是一種延伸藝術,我個人的認知就是以主題/主旋律/標題為中心、超出這主題不是答非所問、不然就是即興創作、再不然就是開創新局(廢言!)。延伸藝術再怎麼延伸還是要圍繞在主題上,如果編曲凌駕於主題之上,大部分已經不算是編曲了。


像舞曲基本上我覺得就是編曲凌駕於歌本身了,90' 年代有很多舞曲大帝國,其實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有那些歌被改編成舞曲,不過我只記得那有點無聊的舞曲節奏、還有很花的合成音效 @@.... 至於那是什麼歌我完全沒注意到,也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但是另外一種改編就不一樣了。著名的電影名曲 Over the Rainbow,我手上的版本,我沒記錯的話至少有 12 個。十二位中外藝人翻唱、演奏過,當然實際上應該更多。他們在翻唱、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不管是改成什麼樣的版本,Blues (Eric Clapton)、Jazz、Bossanova、Folk、Rock、POP (黃小琥)、Finger Style、甚至是 Speed Metal (Impellitteri),最後聽完之後我都很清楚知道,這首歌叫做 Over the Rainbow。

類似的歌曲很多,像是帕海貝爾的 Canon in D、Jimi Hendrix 的 Little Wing、Last Christmas、木匠兄妹的 Yesterday Once More、月亮代表我的心、望春風、…太多了。這些經典歌曲的特色就是一再的被改編,而歌曲本身越改越有名、好聽也依舊。基本上編曲再怎麼精緻,依舊還是以歌曲主題為中心的。


舉了一些例子,接下來聊聊構思編曲的一些想法。編曲一搬來說並沒有什麼標準程序(有慣用程序),也沒有所謂對錯、好不好。我個人認為編曲好壞有沒有精準的詮釋出『味道』和『感覺』很重要。就像照相一樣:『一張清晰,會勝過一千張沒對好焦的』。所以這不是三個臭皮匠就能勝過一個諸葛亮的問題。


------- Copyright © 2008-2010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構思編曲的方式很多種,有從音樂的核心:節奏、旋律、和聲,切入。傳統的音樂學院 (BerkleeJuilliard) 大多都是以這三者切入,可以說是從歌曲旋律本身開始構思,然後從節奏、和聲延伸,一種由內而外的構思方式,我把這種方式稱為學術編曲 (或稱理論編曲, Theoretical Arrangement) 

套上武俠小說的話,就是先練內功,內功練好了,入門的招式也可以虎虎生風。套上現代的電腦軟體系統設計方法論就有點類似 Bottom up 的方法,也就是先完成系統核心 Core,之後再來寫使用者介面 GUI。Unix 系統環境屬於這一類,軟體效能很好,但是大部分都是要下指令,有介面的話,使用邏輯也都怪怪的。


另外一種就是從這三種以外的切入,像是演奏技巧、音色、配器、抽象畫面(音效、情境等音效)…等,所以就如第一段所提,我把他稱為技術編曲 (Technical Arrangement):也就從大方向開始構思。一些演奏音樂學院 (MI) 大概會有類似的學習模式。

套上武俠小說的話,就是先練招式,之後再練內功。同樣的以系統設計來看就類似 Top down 的方法,也就是規劃使用介面 GUI、之後在開始寫系統核心。Microsoft Windows 可以說是這一類,使用介面作得很人性,但是核心寫的不好,所以常當機。


上面兩種方法,誰好誰壞,沒啥意義,雞生蛋、蛋生雞。段譽內功可以說是金庸武俠裡面的第一,但是他全然不會招式;令狐沖學會獨孤九劍,全然沒內功也瞬間點瞎了十多人的眼睛。


胡扯了一堆,還是要整理一些編曲的方式。學術編曲可以看我寫的另外一些文字,只要跟樂理有關的,基本上都是學術編曲。

以下整理的屬於技術編曲得構思方式,當然這也是我自己在構思編曲,甚至是創作時的一些絕招,所以僅供參考!這些東西沒有先後次序、也沒有使用上的限制,可以全用、可以單一使用。


歌曲畫面具像程度 (歌曲配器/音色/電子/原聲):

其實音色本身就是一個畫面,當決定用什麼樣的配器時,很多時候,歌曲的畫面就已經差不多定奪了。因為樂器本身的音色代表著相對應的文化背景、時間與空間、曲風輪廓。


畫面溫度的呈現 (歌曲情緒/憂鬱/愉悅/憤怒/亢奮):

如果與傳統的學術編曲來對比,這個部份說得有點類似和聲系統的分析。一般說大和弦就是亮色系、小和弦就是暗色系。

以技術編曲來說,這個部份除了包含了和聲系統以外,也包含音色的選擇。吉他 Distortion 音色聽起來就會比較狂野、亢奮、憤怒;鋼琴一般感覺會比較柔美、憂鬱;木吉他會比較鄉村、輕快、愉悅…等。


畫面時間點的架構 (季節/月份/現在/過去/未來)

寫文章、電影戲劇等都有一些常用的結構,就是倒敘法。故事的程序在現在、過去、未來間遊走,甚至現在、過去、未來同步。歌曲的編曲上同樣的方式,經常使用在電影、戲劇等配樂裡會用類似的手法。同樣的旋律架構,搭配不同的時間畫面,所呈現的感覺。


學術編曲 (或稱理論編曲)技術編曲一般編曲教學不會特別強調、或者分類這兩種東西,但是實際上這兩種東西編曲者都要會。

以目前台灣坊間音樂教室的編曲課程大多都是技術編曲內容比較多,也就是教導一些軟硬體設備的使用,然後再給一些基本的理論基礎,這樣大概就可以作簡單的編曲。

而學術編曲的還是在音樂學院裡比較多,同學們大多都要花很多時間研究和聲學、曲式分析、對位法、律動、音樂史…等非常抽象的音樂(看得到聽不懂的東西XD)。

技術編曲說直接點,就是用器材、設備作為編曲者的基本資料庫,換句話說,玩技術編曲成本要夠厚,因為可能要稿一堆機器、設備。學術編曲不需要弄那麼多機器,但是就是要鑽研很多理論、學術性的東西。

另外如果是學習爵士樂理,會發現爵士樂其實就是學術編曲的一種極至化跟現場化 (Realtime Arrangement) 。而玩設備的,像現場的 DJ、玩弄合成器的鍵盤手、吉他效果器應用,基本上可以算是技術編曲的另一種極至化。


所以如果兩者都通,基本上就像鎮守襄陽的大俠郭靖一樣,內外兼修!可稱為武功的絕頂高手!也是俠之大者!所以一首有內涵的歌曲,套上好的學術與技術編曲,基本上就可以稱為武功高手(精湛的編曲)與俠之大者(有內涵+意義深遠的詞曲),才是真正的武俠


※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作權法 ※


延伸閱讀(站內):
  1. [舊文] 溝通與單字
  2. 什麼是編曲?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