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2021/08/28: 本文不再維護,已搬移到 新位址
基本功仰賴平常持續性、有效的練習。這句話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持續』,另一個則是有效的練習。今天分享的是第二點:有效的練習。
有興趣的朋友不仿試試以下的方法,希望對於沒機會跟我學琴的朋友有幫助。
------- Copyright © 2015-2018 Rick KY H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效率,就要用方法。
準備:下載節奏檔
下載節奏檔 (86M):這個壓縮檔包含了數個鼓節奏,這些節奏設計原則:
- 速度從 40 - 220 ,每個速度差十
- 節奏設計有 A、B 段,每八小節為一個段落
- 每個段落都會有 Fill (過門) 提示
- 每個速度時間約 5 分鐘,也就是一首歌的長度
五分鐘是一首歌的平均長度,練習技巧要能夠持續五分鐘,才能滿足大部份彈奏耐力的需求。但是剛開始練習新技巧的時候,手指的肌耐力還不夠,所以不可以持續太久,會造成運動傷害,像是速度、或者需要擴張指型的技巧。但沒有適度的壓力,是不會進步的,五分鐘是剛好的時間長度。
跟慢跑一樣,不可以一下子就挑戰 10k,一定是循序漸進的。
吉他基本功裡提到很多的東西,都可以用這些節奏檔搭配練習,持續五分鐘,休息三分鐘,或聽首歌;持續五分鐘,休息三分鐘⋯⋯每次的五分鐘速度遞增。隨著時間的前進,手指肌耐力也提升了,可以調整頻率,連續兩次五分鐘,連續三次五分鐘。。。不過要注意自己的狀況,不要勉強,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練習的時候,除了要專注技巧,同時一定要聽拍子,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接下來的和弦是什麼,要彈什麼。跟拍很重要,他等於是音樂表現的品質,有品質再來衝速度。聽不到拍子,技巧練得再純熟,都等於沒練。
這樣的練習方式,讓整個練習的過程,也是很有『節奏』。同時節奏檔的設計,本身就是大部份歌曲的結構:ABAB 段,跟著這樣的節奏練習,也會比較有趣。
規劃時間與地點:排除干擾,營造練習的氛圍
規劃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完全屬於你的。限制時間的長度,不要太長,如果你是上班族,是很難找到長時間的,更要好好的做時間管理;如果你是學生,那麼要好好把握時間。
找一個地方,那裡的溫度、濕度、味道,都是最舒服的,不要有網路,手機等干擾。如果一杯咖啡、一根煙、一杯酒,可以讓你更進入狀況,那一定要先準備好。
搭配前段的節奏檔,在這段時間裡,專心、彈好、彈滿,好好聽聽自己彈的每個音符,好好駕馭他們。持續一段日子之後,會有不一樣的成長。
吉他之神 Eric Clapton 年輕的時候,抱著吉他,到浴室練琴練一整天;很多音樂學院都會提供『琴房』給學生練習,裡面通常就是只有一架鋼琴、除濕機、節拍器,這些目的就是排除干擾,專心練習。
※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請尊重著作權 ※
以上是我在教學時給同學的方法,我自己平常也是這樣練習的。不管在學習新技巧,或者練習到某一段時間點,發現自己不上不下,都可以回來看看這個方法,思考自己的狀況,沈澱自己,很扎實的練習每個音符,很完整的運用每一分每一秒。每天只要進步 1%,一年之後會看到自己的改變。
坊間有很多『速成』班,寫程式以前也有『24 小時學會 XXX 程式設計』之類的。其實這些都只是一些商業行銷手法,目的就是抓住人的貪念以及沒耐心。實際上,這幾年 Youtube 常常會出現十歲吉他彈得非常好的,其實那都是下過功夫的。
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是不多的,也就是大部份的人是普通的,學習都要按部就班,只有少數所謂的『天才』可以『速成』。可是這些天才,他們真的是速成嗎?我想除了天賦之外,他們下的功夫也不會比一般人少。
軟體工程裡,不管是開發方法、流程、演算法、資料結構,都會有應用場景,各式各樣的方法論,都會有所謂的最佳實踐原則 (Best Practice)。練習也有方法,但是否是『最佳』則因人而異。同樣的東西,每個人的領悟程度不一,我的方法,不見得是最佳,但是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這個實踐原則,其實用在其他事情也是可以,像是語言學習、程式設計、寫小說也是差不多類似的。
刻意練習 (Updated: 20180714)
因緣際會,在朋友的介紹下閱讀了這本書:『刻意練習』,裡面探討各種領域刻意練習的黃金法則,包含小提琴、優等生、運動員等。其中也舉例了『成人能訓練音感?』為例。這些想法跟我自己研究出來的練習方法的概念是一樣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這本書來看,可能會更瞭解我的練習概念。
延伸閱讀 (站內)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站外)
更新紀錄
- 20151128: 初版
- 20180714: 增加跟 刻意練習 有關的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