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9/03/15

[已搬移] 關係和弦?


Updated 2021/09/19: 本文不再維護,已搬移到 新位址


在談論音階時, 經常會提到關係大小調. 簡單說, 就是具備同樣的音階元素, 但是從不同的角度 (音程) 看過去, 確有不同的音階名稱, 或者不同的感覺. 這是用來關係大小調, 或者解釋調式音階最常用的方式.

音階具備所謂的 "關係調", 那和弦呢? 有沒有 "關係和弦"? Goolge 大神並沒有到這種名詞, 不過我就借用一下 "關係調" 的概念, 來解釋同音異名的和弦 - 關係和弦.


所以關係和弦, 簡單說就是具備同樣的組成音, 但是卻有不同名稱的和弦名稱, 可以像關係大小調一樣, 想成是從另一個角度 (音程關係) 看同樣的一群音符:

第一類, 利用和弦聲位 (Voicing) 的概念, 得到同音異名和弦, 常見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
  1. Am7 (A C E G) ==> C6 (C E G A)
  2. F#m7-5 (F# A C E) ==> Am6 (A C E F#)
  3. Csus2 (C D G) ==> Gsus4 (G C D)
  4. Caug (C E G#) ==> Eaug (E G# C) ==> G#aug (G# C E)
  5. Cdim7 = Ebdim7 = Gbdim7 = Adim7 (Bbbdim7)
其中 Xdim7 是最經典的例子, 減七和弦 把十二平均律平分成四等份, 造成轉位之後會得到四個同音異名的和弦. Xaug 也是類似的例子, 但是它是把十二個音分成三等份, 得到三個同音異名的和弦.

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是 Xm6 可以換成 Xm7-5 的例子. 上述的 Am6 來說, 經常會被套用在調二 A Dorian (A B C D E F# G) 裡, 但是有時候譜上的和弦因為安排的關係, 不會寫 Am6, 而是寫 F#m7-5. 但是同樣是可以彈奏 A Dorian 的.


第二類, 是所謂轉位和弦 (Slash Chord), 因為 Bass 音的改變得到一群新的音符, 常見的例子如下:
  1. Cmaj7 (C E G B) ==> Em/C (E G B/C)
  2. G7sus4 => Dm7/G
  3. C9sus4 => Gm7/C
這類的概念可以參考 "屬七和弦與其延伸和弦的代換" 一文的介紹. 會有類似的想法.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

用這啥好處?

我們提到調式音階時最常說的就是, 它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件事情, 可以得到一個完全新的體驗. 同樣的和弦利用這樣的關係和弦, 雖然是同樣的元素, 但是我們卻改變的使用角度, 甚至是和弦屬性, 那麼在選擇對映的音階時, 就會有全新的想法.

標準的 Blues 12bar 裡, 以一個 C Blues 來說,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屬七都改成 X7+9, 如下:

| C7+9 / / / | C7+9 / / / | C7+9 / / / | C7+9 / / / |
| F7+9 / / / | F7+9 / / / | C7+9 / / / | C7+9 / / / || G7+9 / / / | F7+9 / / / | C7+9 / / / | G7 / / / |

其實看起來很壯觀 ....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 會比較容易瞭解:

| Cm7/E / / / | Cm7/E / / / | Cm7/E / / / | Cm7/E / / / |
| Fm7/A / / / | Fm7/A / / / | Cm7/E / / / | Cm7/E / / / || Gm7/B / / / | Fm7/A / / / | Cm7/E / / / | G7 / / / |

把 C7+9 (C E G Bb Eb) 看成 Cm7/E (C Eb G Bb / E). 這樣會得到 C Minor Blues + E Blues 的 Bass Line. 所以當看到 X7+9 的藍調進行, 其實也可以用 Minor Blues 來彈和弦的部分. 實際上在藍調裡 X7+9 是很常見的. 而 X7+9 其實也是暗示了 "Blue Note".


再舉一個例子, 也是藍調的應用, 把屬七改成 X11 和弦, 但是省略三度音 (Blues Riff 經常不彈三度音, 留給 Melody 玩), 得到 X7sus4 (詳細參見 "屬七和弦與其延伸和弦的代換" 的說明):

| C7sus4 / / / | C7sus4 / / / | C7sus4 / / / | C7sus4 / / / |
| F7sus4 / / / | F7sus4 / / / | C7sus4 / / / | C7sus4 / / / || G7sus4 / / / | F7sus4 / / / | C7sus4 / / / | G7 / / / |

其中的 X7sus4 代換如下 : C7sus4 (C G Bb F) 的 (G Bb F) 是 G 的 1 b3 b7, 剛好就是 Gm7 的 Shell Chord , 所以可以直接把 C7sus4 當成是 Gm7/C . 其他的 F7sus4, G7sus4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找到對應: F7sus4 -> Cm7/F, G7sus4 -> Dm7/G. 最後得到下面的結果:

| Gm7/C / / / | Gm7/C / / / | Gm7/C / / / | Gm7/C / / / |
| Cm7/F / / / | Cm7/F / / / | Gm7/C / / / | Gm7/C / / / || Dm7/G / / / | Cm7/F / / / | Gm7/C / / / | G7 / / / |

這樣很清楚的發現, Bass Line 還是 C Blues, 但是和聲卻是 G Minor Blues! 有 Fusion 的聲響效果! 兩個例子都是一種融合的感覺, 這種藍調一點都不傳統, 反而很前衛, 很現代~ (所以說 Jimi 是神實在是一點都不為過 ~)

當然上述的例子, 只是一種舉例方式而已, 目的在於說明和聲也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同樣的東西. 可以再把其他調式的概念套到這樣的和聲配置上, 會得到更多不一樣的 Solo Line.


延伸閱讀(站內)
  1. 概述『和聲分析』演算法
  2. 和弦基礎
  3. 小調音階 (Minor Scale)
  4. 調式概念
  5. Shell Chord
  6. 減七和弦 (Diminished Seventh)
  7. 屬七和弦與其延伸和弦的代換

2009/03/01

[已搬移] 屬七和弦與其延伸和弦的代換


Updated 2021/09/19: 本文不再維護,已搬移到 新位址



屬七和弦 (Dominant 7th) 是屬於大和弦的延伸, 也就是以大三和弦 (Major Triad) 為基礎, 繼續以三度音往上堆疊. 和弦的屬性分類以三度音和七度音作為一個分界點, 更詳細請參閱 Guide ToneShell Chord 的介紹. 繼續往上堆疊延伸則會得到所謂的延伸和弦.

一般在歌曲中的應用, 依歌曲的情緒和需要, 很常會在屬七和弦作變化, 或者互相代換使用, 也就是大調中的五級. 有的時候編曲者需要更豐富的, 則會選擇繼續往 tension 堆疊. 以 G7 來說, 如下圖:



綠色的 1 3 5 7 是構成 Gmaj7 的基本元素, 我們這邊提的是屬七, 所以 G7 是 1 3 5 b7. 然後繼續往上堆疊還會得到 G9, G11, G13 三個延伸和弦:
  • G9: G B D F A
  • G11: G B D F (A) C
  • G13: G B D F (A C) E
粗體是 required, 括弧是 optional. Root (G) 如果有 Bassist 則亦可省略.

定義上的使用, 會得到這樣的延伸音. 這樣的寫法大部分是用順階和弦的角度分析, 也就是 always 用 G 大調的順階概念思考. 雖然這樣思考方式沒錯, 但是在演奏歌曲的時候, 這種看起來有點壯觀的和弦反而會阻礙思路, 因為一下子音太多, 不容易知道取捨.

換個角度來思考, 利用和弦轉位或者複合和弦的方式思考, 省略了 optional:
  • G9: G B D F A = G7/A
  • G11: G B D F (A) C = G7/C ~ G + F
  • G13: G B D F (A C) E = G7/E ~ G7 + Am
這樣看起來簡單了一點, 但是卻不夠實用, 因為 tension notes (A, C, E) 是我們想要突顯出來的, 放在 bassline 當然也是可以, 不過一般還是會給和聲樂器彈. 複合和弦容易瞭解, 問題卻跟換到 bassline 一樣, 容易不知道該彈哪一個, 容易造成聲響更加的糊.

以類似的概念再換個角度, 做個大膽的取捨 - 省略三度音, 把 tension 看成非 tension 的音 (減八度):
  • G9: G B D F A => G B D F A (1, 3, 5, 7, 9[2]) => G7sus2
  • G11: G B D F (A) C = G B D F C (1, 3, 5, 7, 11[4]) => G7sus4
  • G11: G B D F A C = G B D F A C (1, 3, 5, 7, 9, 11[4]) => G9sus4
G13 大部分會用 G6 or G6/9 來代理, 但是 G6/9 不是 Extended Chord, 不具備屬七的聲響, 所以這邊先不談.


G7sus2 中的 D F A 剛好是 Dm, 所以又可以是 G7sus2 => Dm/G.
G7sus4 中, 如果把 G11 裡的 A 放進去, 會得到 G D F A C => Dm7/G, 或者 G9sus4

所以 G7 在歌曲中常常會被代換成 G7sus2, G7sus4, G9sus4, Dm/G, Dm7/G.

這也是我們經常在彈到 Dm - G 這樣的和弦進行時, G 就有很多可以代換, 可以讓 Dm - G 這樣的進行聽起來更家的緊密, 更 smooth.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


吉他在按 X7sus2, X7sus4, X9sus4 這種和弦的時候, 就可以用轉位何弦來思考, 例如:

C 大調:
  • G7sus2 => Dm/G
  • G9sus4, G7sus4 => Dm7/G
F 大調:
  • C7sus4 =>Gm/C
  • C9sus4 => Gm7/C
換成級數就是 C or F 大調的:
  • V7sus2 => IIm/V
  • V9sus4, V7sus4 => IIm7/V

這樣就會比較好找到好按的指型.


延伸閱讀(站內):
  1. 和弦基礎
  2. Guide Tone
  3. Shell Chord
  4. 變化引伸音 (Altered Tension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