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8/04/30

[舊文] 溝通與單字


最近工作比較忙, 沒啥時間整理 blog 一些草稿文章, 看到好友阿國也開始寫一些音樂的東西, 我當然也要發揮一下專長 - Tiger Blue..... 可是工作忙, 沒時間寫, 所以找以前的舊文來濫竽充數~~大家體諒一下老人家最近工作繁忙, 將就著看吧 ^^;



June 14, 2006

--- 序 ---
我相信, 上帝創造人事物時, 會賦予同樣的邏輯,
這邏輯可以解釋, 溝通, 闡釋人們所遭遇到的事物. 而這個邏輯我稱之為 "".
--- 本文開始 ---

幾天前跟朋友聊到愛情跟性的話題. 她的工作有一部分時間是教小朋友英文. 所以我用了 "溝通與單字" 這樣的比喻, 恰不恰我不知道. 不過到是獲得她的共鳴. 其中 "溝通" 指的是 "愛情", "單字" 是 "性".

台灣的學生大多數英文到大學畢業都已經學了大約 10 年. 單字量 3000 ~ 5000 個應該有. 但是能夠用英文溝通的程度大部分都有限. (我自己也是@@) 可是要是出去國外玩, 單字量再怎麼少, 文法再怎麼破, 其實比手畫腳, 還是可以溝通的 ... 所以溝通....其實是最重要的. 而溝通的基本原則還是要建構在單字的量上.

類似的比喻還很多. 我想到的還有:

"音樂" 之於 "技巧" or "速彈" or "Tone" (吉他)
"健康" 之於 "美食" (飲食)
"俠之大者" 之於 "武功高手" (金庸武俠)
"自我實現" 之於 "生理需求" (馬斯洛 需求理論)
"安全" 之於 "競速" (車)
"Data" 之於 "Schema" (Database)
"方便" 之於 "效率" (作業系統, 摘自恐龍書)
"系統架構" 之於 "演算法" (系統分析)
"藝術" 之於 "商業"
"文化" 之於 "經濟" ..
....
還有很多 ... 其中拿我比較熟悉的音樂來說好了, "速彈" 這件事情.

學樂器, 無論是吉他, 鋼琴, 小提琴, Oboe, ... 速度是初學者必修而且是很重要的課程. 一般來說, 長時間持之以恆, 加上正確方式的練習. 要達到一定的速度其實是不難的. 其中比較難的是耐心 + 持之以恆這兩件事情. 以下摘自 "Zen Guitar (當吉他遇見禪) by Philip Toshio Sudo" 一書片段:


有太多的樂手 - 特別是年輕人 - 迷上飆吉他,
認為速度是衡量程度的標準; 他們相信, 指法越快,
這個樂手就越棒. 這顯示他們並不夠成熟.


說的很好.
記得很久以前, 在 BBS 討論區看過一個討論串, 主題是 "多快? 一秒 19 連音 ...". 當中好像就是在說 Impellitteri 彈奏的速度. 之後就一堆人開始在換算一秒 19 連音相當於 28X 多少多少 ... 然後就開始有人回說那也沒啥了不起, 用佛郎明哥的技巧, 一秒要 28 連音也很容易 .... 接下來有人說要 48 也很容易 .... 然後就吵起來了 ... 整個討論串在 guitar 版吵很久.

這些都不重要, 最後我看到一個人回了一篇, 然後這個討論串就停了:


對啦, 很快啦, 到 300 就可以去馬戲團 interview 了 ... (註)

呵呵, 回的真好. 真可惜, 沒機會認識這位網友. 可以好好聊聊音樂.

速度, 是應該要練的基本技巧. 就像烹飪時鹽巴, 糖, 醬油 .... 都是必要的調味料. 但是總不能鹽巴比例比真正的食材還多吧@@...

所以演奏音樂時, 該快的時候, 要拿出該有的速度, 不管是掃的, 還是劃的, 還是勾槌 ...該快就快, 該慢就慢, 該停就要停. And, 別忘了, 休止符也是音符.

音樂是一種情緒, 情境, 幻想, 感受的表現. 就像生活一樣.

另外一個常出現的例子, 就是武俠版常出現的題目: 金庸裡面誰最強? ......... 每次看到這樣的標題都覺得很無言 ....


說了一堆, 道理只有一個, 愛和性相輔相成. 但是愛絕對會大於性, 性絕對是愛的原動力. (偶不搞斷背山XD)


其他舉例....同樣的 "" 一樣可以解釋. 因為這樣上帝程式比較好寫. 祂只要定義 interface 就好. 剩下的由人們自己去抽象化就好. ............ (職業病@@)

※註:最近 (200805) 出現吉他速彈的世界紀錄,話題性很夠的主題。速彈速度高達 320。真的超快,用數學量化來說:

大黃蜂大部分都是 16 分音符,用 4/4 拍來看,就是每拍 4 個音。所以每秒共彈:

4 * 320拍 / 60秒 = 21.333 個音 ...

那隻大黃蜂已經飛變成火箭蜂了,看完這段影片,我映像最深刻的不是 320 的技巧,而是片頭片尾的音樂不錯聽 XDDDDDDDDDDDD

Tempo=320 人們只會注意到 320, 不會在意他想表達的事物.


延伸閱讀 (站內):

  1. 再談『首調、固定唱名』與『相對、絕對音感』

更新紀錄:
  1. updated: 20080621

2008/04/18

Drop Voicing


Guide Tone 的介紹中曾提過如和安排七和弦的 Voicing ,可以利用 Guide Tone 的的觀念來讓聲響更好聽。除了利用 Guide tone 的觀念,還有另一種技巧可以讓 Voicing 更好聽,就是 Drop Voicing。


本文

以七和弦來說,直接演奏其四個基本的轉位形式,Cmaj7 來說就是:1357、3571、5713、7135 這四種密集聲位 (Closed Voicing),在鍵盤上直接彈,其實聽起來是有 Cmaj7 的味道,但是就是有一點像…荷包蛋上的一塊鹽…太鹹。

Drop Voicing 的基本概念就是要平均分散聲位,讓聲響不會太重、混濁、灰暗。使用的觀念技巧很簡單,就是把和弦中的音往下降八度,讓聲響不會那麼密集,聽覺上就不會太重、混濁、灰暗。

以七和弦來說,最基本的會有四種轉位 (以 Cmaj7 為例):
  1. C E G B 本位 (Root position)
  2. E G B C 第一轉位 (1st inversion)
  3. G B C E 第二轉位 (2nd inversion)
  4. B C E G 第三轉位 (3rd inversion)
如譜:如果把第二個降八度,也就是 Drop 2,會得到以下的 Voicing:
在鍵盤上試看看,與原本 Root Position 比較起來不會那麼重、濁。

同樣的方式可以使用 Drop3、或 Drop4,不過 Drop4 似乎無法明顯改善密集度,所以一般來說沒什麼意義。大多還是以 Drop2 為最常用的技巧。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


結論:

Drop Voicing 技巧只是一個通用的法則,我個人覺得用這樣的 Voicing 用在爵士和聲技巧裡(像 Misia 的 Everything 那種複雜的和弦進行),歌曲聽起來會很 Smooth。但是有些時候歌曲是需要張力的、需要製造緊張的色彩,所以是否使用 Drop Voicing ,最重要還是要看歌曲本身想詮釋的味道。

最後要說得是,了解這樣的基本理論技巧其實不難,最難的是,怎麼在自己的樂器上實驗出各種不一樣的味道(知易行難)!


延伸閱讀(站內)
參考資料/線上資源

2008/04/12

一些音樂書


我喜歡看一些跟音樂有關的書,不管是散文、小說、休閒旅遊書、歷史書都看。這類的書算小眾書籍吧,通常需要一些相關知識背景、和一些經驗才容易讀懂。但正也因為這樣,所以這些書籍對我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每次遇到就要大失血。不過還好這只是小眾書籍,市場不大,也不會一下子出現很多本。而且這種書通常不是很貴、就是很便宜。

通常閱讀這樣的書我都習慣放鬆自己,最好在週末的早晨、然後一杯香濃的咖啡、加上舒服的音樂,人生一大享受~~

以下列出幾本(真的只是幾本)我已經看完和即將購入的,原則上屬於歷史、概論介紹性質的,像村上春樹的爵士群像The Blues 藍調百年之旅搖滾樂 - 狂噪的歷史…等不包含在本文的介紹之中。這些書我也都有買,他們也都是很不錯的書,不過他們比較像是歷史巡禮、摘要之類的,所以這邊就不列出來介紹了。

有一些小說中,雖然故事內容跟音樂關係不大,但是音樂卻一直在故事背後陪襯、哄拖著,所以我也把他列出來。

標題依序為書名 - 作者/譯者 - 出版社


左岸琴聲:在巴黎的一家鋼琴鋪找回消逝的熱情 / 賽德,卡哈特 / 商周出版

從小對鋼琴有莫名喜歡的我,一直很希望有一本故事書是以鋼琴為主軸的。最近在網路書店發現這本左岸琴聲,很高興,有人把我對鋼琴的喜歡都寫出來了。

這本書是給兩種人看的,一種是想了解巴黎生活的人;一種是喜歡鋼琴的人~所以喜歡旅行體驗當地文化民情的人,或者喜歡鋼琴,想要更了解鋼琴的人,我想這本書是很直得推薦的!



當吉他手遇見禪 / Philip Toshio Sudo/方美鈴譯 / 橡樹林

學習者有機會都可以閱讀的好書,他只是以吉他為切入點。中文版書中的序請來的除了著名的吉他手董運昌寫序之外,也請來鼓手寫序,我想針對其他領域的學習,也會是適用的。

作者想表達學習吉他這種樂器的態度、精神、思維,而不單單指是在彈吉他這件事情上。書中講述很多吉他手學習時的盲點、容易迷失的地方,從初學者的心態、到進階者的思維,每一個階段所該具備的態度,都很值得每個學習者深思。

推薦在某領域經營一段時間的人,都可以閱讀看看。



地下鄉愁藍調 / 馬世芳 / 時報出版

很多年前我就在風之國都(早期台灣音樂圈的BBS社群)讀過一篇關於 Jimi 的文章,很多人也一定讀過:那柄火紅的吉他這篇文章。那時候就對 Jimi 這個人感到很好奇,到底他的音樂是如何的?那天演唱會現場的感覺?

後來輾轉才知道這邊文字的作者 - 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也開始經常在作者經營的知名音樂論壇 Music543 逛。因為 543 有很多著名的音樂人、文字工作者、樂評、知名樂手經常在上面出沒,所以才有機會認識很多樂手背後的故事、傳奇。

後來我到台北工作,開始搜尋一些知名的 Live House,像是知名的河岸留言、Blue Notes、地下絲絨、The Wall…等。除了搜尋這些『聖地』的訊息之外,對於這些 Live House 的名字總是覺得別有意思,除了著名的河岸、Blue Notes 我早就知道緣由之外,其他 The Wall、地下絲絨的命名就完全不曉得是什麼意思…最後我在地下鄉愁藍調找到答案了。

這是一本關於青春背景音樂的書,紀錄在生命中每個階段、每個年代音樂背後的故事。如同詹宏志在序中寫的:

時間從生命走過,一路上都有時隱時顯得背景音樂,我只是都忘了。

看這本書就會讓人想起,屬於自己生命中每個年代的配樂吧!



傷心咖啡店之歌 / 朱少麟 / 九歌

該怎麼說這本書呢,本來不想把他排進來的。不過最後還是決定推薦一下。

音樂不是這本書的主軸。不過卻經常若隱若現得出現在書中最重要的場景:傷心咖啡店。故事人物:小葉,經常在傷心咖啡店裡播放老搖滾,不管是 Eagles 的加州大旅館、還是 Pink Floyd 的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這些老歌,除了給故事一個不一樣的畫面,也給作者、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在故事中出現很多次,我想這首說是傷心咖啡店之歌應該不為過。

BTW:不過如果傷心咖啡店之歌要拍成電影,我想到王若琳的 Lost Taipei 也是很適合在傷心咖啡店播放的曲子。



音樂.旅行 / Shin / 華成圖書

最近正準備要敗入的書單之一。以下是書本的介紹。

這是一本幫你的旅程作配樂的書
18個國家的音樂旅行經驗
256張旅行概念的音樂專輯介紹
312幅精彩的攝影作品

作者 Shin 的 Blog



你還在彈鳥東西嗎? / 潘學觀 / 麥書

相當有趣的一本油畫彩繪+短文+極短篇小說。作者本身是一個怪咖、奇琶、鬼才…他是吉他手、樂器行老闆、畫家、藝術家。台灣第一本中文電吉他教材 - 瘋狂電吉他的作者。剛開始玩電吉他的我也被他玩過。因為那真是一本……讓人無言的書。

這本也是一本讓人覺得無言、卻又有趣的書!自認為是吉他玩家的你,也可以看看這位前輩高人除了吉他上以外的創作!


2008/04/03

Portable Multi-Effects


最近有點想買台攜帶方便的效果器, 不管是表演, 教學, 還是帶回家玩都很輕便 .... 表演帶 GNX4 出去, 加上一堆有的沒有的雞絲, 實在是在 ... 練身體, 還沒到現場就先投降了 .... (我老了 @@...)

整理了一下一些攜帶方便, 具備基本功能的產品, 我個人要求的項目大概要有以下功能:
  1. Guitar Amp, Cabinet, Effects
  2. Drum machine, Rhythm Pattern, Tuner
  3. 支援播放 mp3, wma, wav 等常用格式
  4. 簡易錄音 (有 Mic, Multi-track)
  5. 充電式 / 電池 兩用
  6. 可外接踏板
  7. 可以外接 1G 以上的記憶卡
  8. 輕便是必要的 !
  9. 可以當 Jam Man (optional)
  10. 有 USB 可以接電腦, 可以在電腦上編輯音色, 支援 MIDI, ASIO .. (optional)
  11. 最好也可以聽 FM
  12. 可以打電話
  13. 可以 GPS
  14. 可以記事
  15. 可以當數位相簿使用
  16. 可以照相
  17. 可以看電影
  18. 可以上網 ... %$@!..........

這樣的要求 .... 會不會太多?! (太過份 XD)

另外一些比較小型的地板綜合效果器 (DigiTech RP, Zoom G2.1, Line6 POD Floor) 暫時先不考慮, 因為我住的地方已經沒啥空間可以放了 ...

找了一些相關產品的資料 ... 嗯嗯, 不過還沒時間去玩看看, 因為最近有新貨要近來, 這個先擱著 XD~~~

Boss Micro BR
‧ 僅比iPod稍大的超迷你掌上型機身
‧ 有32個虛擬音軌可供錄音,並可同時播放出4個音軌(每一音軌各含8個虛擬軌)
‧ 內建 SD 卡插槽可供儲存錄音、原廠附一張128MB記憶卡
‧ 內建多重效果器
‧ 具有Time-Stretch (時間延展,即調速功能)與Center Cancel (中央音頻消音)功能
‧ 內建293種鼓節奏樂段
‧ 可相容 MP3
‧ 內建調音器與麥克風
‧ 配備 USB 埠可連接電腦進行資料之傳輸


Korg PX4D
  • 200 Programs To Select
  • Amp-like Ease of Operation
  • 100 Rhythm and Bass Patterns
  • Built-in Phrase Trainer
  • Combine Your Playing with an External Source
Line6 Pocket 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