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7/04/30

軟的? 硬的?


"音源" 決定音樂成品的質感. 軟體音源的出現, 他的效果, 品質, 等各項數據跟傳統的硬體比較起來, 幾乎是以指數曲線的速度在成長. 有朋友問我, 那硬體音源是不是可以淘汰了??

以前一台鍵盤的波形檔可能只有 16M Byte, 早期的更是用 K 作單位. 到現在市面上頂級的合成器波形檔成長到 355M Byte (Yamaha Motif XS). 看起來成長很多了吧! 這是今年初 (2007) 市面上波形算是最大鍵盤了. 三百多 Mega Bytes 中包含了數千種音色. 基本上無論是錄音室錄音, 現場表演, 都是很棒的. 這是硬體.

那軟體音源呢? 一套 Ivory (著名的鋼琴取樣) 就有 10 張 DVD ..... 一張以 4.5G 來算. Total 就差不多 45G 了. 裡面的音色就只有三台鋼琴. 三台鋼琴用了 45G!? 會不會太誇張? 沒錯, 就是那麼誇張. 當然他的品質真的是沒話說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 軟體音源雖然取樣的品質很好, 但是也要搭配好的錄音介面 + 好的監聽系統 + 好的監聽環境, 才能夠聽到好的聲音. 這是相對要付出的!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那現在硬體是否可以淘汰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現在還未必, 主要有幾個原因:
  1. 現場表演硬體目前還是佔優勢. 因為那些琴的操控性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產品.
  2. Session Player 未必都會使用電腦 or MIDI
  3. 軟體雖然效果好, 但如果是作現場的表演, 我想大部分樂手還是會選擇擺一台真的鋼琴.
  4. 我有看過有人現場也用軟體表演的, 但是畢竟還是少數. (在台灣)
  5. 錄音室裡軟體會比較適合.
  6. 軟體音源通常參數都很多, 介面複雜, 有時候不容易上手.
  7. 硬體的聲音通常會比較紮實.
當然, 我列的這些東西, 其實都是用現在的角度來看. 未來真的很難說. 但是軟硬之間, 都有他們優勢所在. Session Player 可能會比較喜歡傳統的硬體, Studio 會比較適合用軟體.

就像類比跟數位之間, 兩者其實都一直存在著. 老舊的類比並沒有完全被淘汰. 我想還是各取所需吧!

相關資料:

2007/04/28

小提琴演奏的基本特性


  1. 音域範圍: G3 ~ 鋼琴最高音域 (C8)
  2. 定弦: E A D G (每一根弦約有兩個八度範圍)
  3. 基本技巧/表情:
    1. 弓法: 上弓, 下弓 ?
    2. 顫音 (Vibrato)
    3. 撥奏 (Pizzicato)
    4. 擊弦 (待補充)
  4. MIDI Controll 技巧:
    1. 使用圓滑音 (Legato) 修飾音之間的連結
    2. 使用 CC#01 或者 After Touch 表現顫音
    3. 音根音的連結, 使用 Modulation Wheel 作滑音, 表現出演奏者手指滑動的感覺.
    4. 用 Attack Time 或者 CC#11 (Expression) 修飾起音, 表現小提琴的 "柔"
    5. 做出小提琴回弓的感覺, 所以尾音可以用 CC#11 加強
  5. 參考資料:
    1. Violin (Wiki)
    2. 淺談弦樂 & MIDI 弦樂

2007/04/26

Shell Chord


Shell Chord (貝殼音) 是吉他上彈奏引申和弦常用的基礎,經常會用在 Jazz、Blues、Funk、Bossanova 等音樂裡。
  1. Jazz: 常用在推算延伸和弦,特別是 Altered Chord (變化和弦),像是 G7-9, Eb7 (+9-13), ... etc
  2. Blues: 在 turnaround、rhythm、riff 都很常出現
  3. Funk: riff 很常以 shell chord 為基礎
  4. Bossanova: 搭配尼龍弦吉他,只彈 Shell Chord 就會很有小野麗莎的感覺

Shell Chord 通常是彈的大七 (Xmaj7)、小七 (Xm7)、屬七 (X7) ... 等七和弦的根音、三度音、七度音三個音,省略的五度音。吉他上 Shell Chord 通常只彈 3 ~ 6 弦、或者 2 ~ 5 弦,保留 1、2 弦彈 Tension note (引伸音,也有人翻成延伸音)。

這三個七和弦組成音如下:
  • Xmaj7: 1 3 7
  • Xm7: 1 b3 b7
  • X7: 1 3 b7
他們都沒有彈五度音,依照不同 Pattern 的位置,常遇到的的 Voicing 有:
  1. Root on 6th: 1 7 3
  2. Root on 5th: 1 7 3 or 1 3 7
只要七和弦組成音 (1 3 5 7) 以外的音都可以叫做是 Tension Note.
  • 1 -> 8
  • b2 -> b9
  • 2 -> 9
  • #2 -> #9
  • 3 -> 10
  • 4 -> 11
  • #4 (b5) -> #11
  • 5 -> 12
  • b6 -> b13
  • 6 -> 13
  • 7 -> 14
藍色的是自然延伸音,紅色的是 Altered Notes,這些都是 Extended Chord 裡比較常用的音,因為他們都不是七和弦組成音的部份。使用藍色的會構成自然延伸,而使用紅色的會得到 Altered Chord。

以 Shell Chord 為基礎,加上 Tension Note,就可以產生複雜的Extended Chord (引申和弦) 或 Altered Chord,例如:
和弦名稱組成例子組成音
X9X7 + 9 = 1, 3, 5, b7, 9 (2) C9C, E, G, Bb, D
X-9+11X7 + b9 + 11 = 1, 3, 5, b7, b9(b2), 11E7-9+11E, G#, B, D, F, A
Xm11Xm7 + 11 = 1, b3, 5, b7, 9, 11(4) Dm11D, F, A, C, E, G

這些 Shell Chord、Extended Chord、Altered Chord 在吉他上的按法請參考 變化引伸音 (Altered Tension Notes) 的介紹。


延伸閱讀 (站內):
  1. Guide Tone
  2. 變化引伸音 (Altered Tension Notes)
  3. 和弦基礎
  4. X13: 十三和弦 (X13 Thirteenth Chord)
參考資料:

2007/04/25

三大廠 Patch 的單位名稱


鍵盤的一個音色 (Patch) 通常會由幾個基本的音色組成. 例如, 同樣一個 C4 的鋼琴音色, 可能根據力度 (Velocity) 分成幾個等分, 所以當演奏者力度落在不同等分時, 就會演奏對應的音色. 這樣的音色就是Patch 的基本單位.

三大廠的合成器針對 Patch 基本單位都有他們各自的專有名詞:
  • KORG 的 Patch 由兩個 OSC 組成.
  • YAMAHA 的音色 Patch 叫做 Voice, 一個 Voice 可以由四個 Element 疊出/組成
  • ROLAND 的一個 Patch 可以由四個 Tone 疊出/組成

2007/04/23

【發現新台灣】打鼓、做鼓 后里的爵士鼓王


台灣除了是電子產品代工王國, 也是樂器代工的寶島! 自從知道台中后里的薩克斯風之後, 我就開始留意台灣其他樂器代工的相關資訊. 後來果然陸陸續續發現了除了台中后里的薩克斯風, 還有爵士鼓, 豎琴, 吉他 ... 等. 雖然這些帶工廠大多默默無名, 但是他們卻都供應了全球愛樂人很多的樂器. 他們真的可以說是另一個台灣之光阿!

相關連結/報導:

2007/04/22

如何增進音感


關於音感的練習, 如果不是從小就開始受相當的訓練, 或者不是經過正統的教育訓練, 通常要達到所謂的絕對音感就比較難了. 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利用後天的訓練, 來達到相對音感.

  • 聽主旋律: 跟著主旋律哼唱, 適合套用到熟悉的樂器上, 用耳朵去驅動手指的移動. 久了就會對於音高之間的關係更有 "感覺". 歌曲結束最後一個音, "通常" 是該調的根音. 所以結尾音是 D, 該曲可能就是 D 大調 or D 小調. 當然這只是一個通則. 曲調可以更進一步作分析.
  • 聽和弦: 和弦剛開始比較不容易一下子聽出來, 但是可以從 Bass 著手. Bass 音聽出來和弦大部分呼之欲出. 如果已經可以從主旋律聽出調性, 接下來可以從幾個歌曲常用的和弦進行來分析:
    • 歌曲結束通常就是該調的 I 級和弦
    • 歌曲段落的最後一個和弦通常就是該調的 V 級和弦
通常歌曲可以用上面這兩個方式很快的把調性, 和弦找出來.

我練習的方式就是聽一些音樂性節目, 不管是電視, 還是廣播, 然後拿起樂器 (GT or Piano) 跟著彈, 旋律也好, 和弦也好. 無論他播什麼樣的音樂, 有沒聽過, 要求自己在一定的時間 (通常是四個小節) 之內把 Key 找到, 之後和弦的部份就要呼之欲出. 當然這些都要靠經驗日積月累. 聽久了, 對於和弦聲響有了感覺, 即時手上沒有樂器, 也可以知道和弦的級數.

2007/04/20

一些關於鍵盤與MIDI 的 FAQ


最近有朋友 (吉他手) 因為教學跟表演需要, 買了一台 Yamaha PSR-3000 作為工作的新夥伴. 同時他也希望能夠用鍵盤本身的音源來播放網路上抓的 MIDI 檔. 另外樂團的鍵盤手想把自己的靈感記錄下來, 進而用 Cubase 編曲. 但是都遇到幾個類似的問題:

剛開始想用電腦編曲或者想要把鍵盤跟電腦連接時, 都會遇到幾個問題:
  1. 琴怎麼跟電腦連接? 透過 USB?
  2. 如何快速認識鍵盤上的音色?
  3. 在 Sequencer 裡怎麼找琴裡面的音色?
  4. 網路上下載的 MIDI 用琴播放出來為什麼有些聲音都怪怪的?
  5. 可不可以不要開琴就可以用琴上面的音色?
  6. 我可以用電腦播放 MIDI, 然後鍵盤發出的聲音也都對了, 那要怎麼錄到成 MP3?
  7. Cubase / Nuendo 和 Cakewalk / Sonar 誰比較強?
  8. 伴奏琴的伴奏可不可以錄到 Cubase / Sonar / Cakewalk 裡面?
  9. 我是吉他手, 我可不可以用吉他來作 MIDI?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 我作一個簡單的整理, 希望有同樣問題的朋友能有所幫助. 如有不正確的觀念, 還請前輩給予指正.


Q1: 琴怎麼跟電腦連接? 透過 USB?

只要不是太舊 (1985年以前) 的鍵盤, 無論廠牌, 型號, 通常都會有 5 Pin 的 MIDI In/Out (這個連接頭的樣子跟舊式電腦鍵盤的接頭長得一樣, 也可以通用). 然後買一個 USB 的 MIDI 轉接器 (Ex: Yamaha UX16), 裝上驅動程式, 應該就可以了. UX16 的 In 對到鍵盤的 Out, UX16 Out 對到鍵盤的 In. 開始使用電腦上 Cubase, Sonar, Cakewalk .. 等 Sequencer 時, 記得把鍵盤的 Local Off (請找手冊). Sequencer 也要設定對應的 MIDI In / Out.


Q2: 如何快速認識鍵盤上的音色?

現在的鍵盤功能越作越強大, 音色提供的也都很多. 少則數百種, 多則上千種. 剛開始接觸鍵盤可能會不知所措. 不過即使現在鍵盤音色提供的再多, 基本上還是離不開 GM 的排列群組. 所以把 GM 128 種音色, 16 個群組作一個瞭解, 最好每一種都能夠知道使用時機, 使用技巧. 這樣未來接觸其他的鍵盤時, 能夠更快的瞭解設計者為何要提供那麼多的音色. 詳細的 GM 列表請參考這裡 or 小弟寫的 "鍵盤音色概述" 簡介.


Q3: 在 Sequencer 裡怎麼找琴裡面的音色?

Cakewalk/Sonar 裡已經有內建 GM, GS, XG, 各家經典 Synth 的 Patch List, 大部分直接去 Properties 找就有了. 找不到可以到 CakewalkNet Instrument Definitions 找. 大部分應該都不難找. 找到之後只要 Import 到 CW/Sonar 即可使用.

Cubase / Nuendo 也有內建各家經典合成器的 Patch List, 找不到的自己的型號, 可以到各官方網站找 script 檔 (.xml). 然後在 Device 裡 import script 檔即可. 當然這個 script 自己改也可以. 這個網站也可以找到不少, 或者上 Google 打 "cubase patch script" 應該可以找到不少.

Roland Fantom X 跟 SRX 的 Cubase Patch Script 可以到這裡下載 Patch Generator.


Q4: 網路上下載的 MIDI 用琴播放出來為什麼有些聲音都怪怪的?

這可能要看編曲者他是用什麼樣的 Sound Module 為標準. 大部分 Publish 在網路上的 MIDI 檔, 除非有特別註明, 否則就當成 GM 處理. 除了 GM, 另外以 GS, 跟 XG 的標準的 MIDI 也不在少數. 尤其早期日本的玩家喜歡以 Roland SC88 Pro 作為標準, 因為通常是 B 版 MIDI 製作的依據.

比較高階的專業鍵盤, 可能就不按照 GM/GM2/GS/XG 排列, 但是通常會提供一個相容的 GM/GM2 音色, 讓編曲者試聽歌曲的輪廓.


Q5: 可不可以不要開琴就可以用琴上面的音色?

當然不行, 除非你把琴上面的音色都錄到電腦裡. 這樣就不用開機了.


Q6: 我可以用電腦播放 MIDI, 然後鍵盤發出的聲音也都對了, 那要怎麼錄到成 MP3?

方式很多種, 比較傳統的有:
  1. 可以利用一些錄音設備, 像是 Roland BR 系列的數位錄音座, 直接錄下來.
  2. 透過電腦錄音介面錄下.
  3. 透過 ADAT, S/P DIF 錄下.

Q7: Cubase / Nuendo 和 Cakewalk / Sonar 誰比較強?

這個問題應該要問你自己. 這些 (Mac 上還有 Logic, 還有 ProTool) 好不好用, 我個人覺得都差不多. 專業的工具使用的設計都有他考慮的邏輯和方式, 至於誰好誰強, 應該是由使用者自己來決定.

Cubase / Nuendo 成功的部份, 我想 VSTi 的使用是很大的原因. 至於快速鍵, 操作方式 ... 我自己是從事軟體開發工作, 所以能夠瞭解 Cubase 設計的邏輯, 的確經過相當程度的考慮和設計. Cubase 如此設計, 其他 Sonar, Logic, Protool 呢? 我想, 他們的開發人員應該也不是省油的燈.

所以結論是, 找一套自己上手的就好. 他們畢竟只是工具. 比誰好誰不好, 基本上沒啥意義, 只要能作出好音樂, 就是好工具.


Q8: 伴奏琴的伴奏可不可以錄到 Cubase / Sonar / Cakewalk 裡面?

可以, 請參閱小弟寫的 How to synchronize the MIDI messages between MIDI device and sequencer? 一文.


Q9: 我是吉他手, 我可不可以用吉他來作 MIDI?

可以, 但是有一些限制, 必須考慮你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些限制. 請參閱小弟寫的 聊聊 MIDI Guitar 一文.



延伸閱讀 (站內):
  1. 如何把 MIDI 做的 "逼真"
  2. How to synchronize the MIDI messages between MIDI device and sequencer?
  3. 聊聊 MIDI Guitar
  4. 鍵盤音色概述

2007/04/11

[轉] 大師教學:夢劇院吉他手John Petrucci教你彈吉他


PART 1,花時間練習

最能打擊一個吉他手的事情,莫過於不能很快地達到自認為理所當然的水準而帶來的焦慮。如果你經常在彈了數小時以後依然發現自己一無所獲,那麼,先看一下這個。這將談到大多數人在彈吉他時最容易忽視的一件事:不斷練習。

在開始練習之前,你必須知道,學習音樂是一件終身的事業~~這是根本。還有,成就任何事業的關鍵都在於堅持。每天都練習一個小時,比虛度一個禮拜後練上五 個小時要好太多了。要充分的練習,這不僅僅在於數量的多少,還在於練習的品質。如果你聚精會神的,高效率的利用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焦點上,你會得到 比花了相同的時間但毫無方向的練習要多得多的進步。這不是說你不用花很多時間就會取得很好的成績~~這是沒有的事(我現在仍然記得我曾經每天練習10個小 時)。一旦你全身心投入到高效率的練習當中,你會得到很好的回報~~大量的理論和良好的技術。

坦白的說,作一個好的練習計畫的關鍵在於對時間的安排。這實際上也很簡單~~在練習之前想一想,你的需要是什麼,加入到練習中。相反的,如果你毫無打算的 拿起吉他,很可能你彈了幾條學過的Lick,然後感到厭煩,這樣很遺憾,你將無法進步。儘早的開始練習,這是我的作法:首先,一共有多少時間,我會將它分 成幾大塊以便安排,例如,我只能騰出兩個小時的話,我會分成八個十五分鍾,花十五分鍾在音階上,再練十五分鍾的琶音,etc。

花小段的時間學習具體的內容,這會讓全局更容易掌握,也不會太嚇到自己。面對整個學習的領域,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但當你對自己說,下個十五分鍾,我只練習十五格的A調音階。工作會輕鬆的多。熟練掌握了一個內容,也會有利於下個內容的練習,例如七格的A調音階。

眾所周知,練習是很枯燥的。你知道這很有用,你在努力克服厭煩的心情,但有時就是不能說服自己開始,這就是練習的時間要分成十五分鍾一段的理由,這樣你會 覺得比較自由。與其空想美好的前景,或盯著書看兩個小時,你只需集中注意十五分鍾,這只是一會兒!當然,如果這對你還是太長了,可以再把十五分鍾分成三個 五分鍾。

怎樣開始一次練習?很簡單,列出你的目標,但要具體。不要說,我要學一些音階和琶音。確定具體是哪些音階。還是對你來說使用PICK還不夠熟練?確定目標,然後開始。我能給的最好的建議是:練習你還沒有掌握的,而不是你已經掌握的。

在你能作到胸有成竹之後,看看這個簡單的計畫,只有一個小時,但你應該能從中瞭解日常練習計畫應有的細節。

1. 左右手的協調(20min)
2. 音階(20min)
3. G major,第三格(5min)
4. G minor pentatonic,第三格(5min)
5. G Dorian,第三格(5min)
6. G Mixolydian,第三格(5min)
7. 琶音(20min)
8. Amaj7,第二格(5min)
9. Amaj7,第五格(5min)
10. Amaj7,第七格(5min)
11. Amaj7,第十二格(5min)


PART 2,學會組織教材

要成為一個好的吉他手,你必須精通這三個方面的才能:技術的方面,音樂的方面,以及創造力。

技術能力包括你在物理上對樂器的操作能力,例如左右手的技術,雙手的協調,音階,琶音,MODES,掃弦,高把位的Licks,完整的記住和彈奏歌曲。隨 著你在吉他技術上的不斷進步,你也將會越來越多的涉及音樂的方面(包括有樂理,和聲,和弦構成,聽力,視唱,作曲,等能力),這需要終生的學習,但它能讓 你成為一個好的音樂家,而不僅僅是一個好的吉他手。

創造力指的是你可以寫詩,作曲,像一個藝術家那樣表達你自己。這通常以與另兩個方面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這需要自由的想像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隨意彈奏吉他有助於產生靈感,在你的吉他上創造與眾不同的聲音。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探索屬於我自己的音樂,因此,我發現怎樣練習是最難處理的問題。這一點都不奇怪,想一想那些近乎無限的學習素材:CD,教 材,雜誌,教學錄影。這麼多東西擺在那裡,以致讓你無從下手,特別是如果你的空閒時間不多。這樣我想我應該告訴你我是怎樣在一次練習中同時涵蓋了這三個方 面的。我只作了一件事:建立一個檔案管理系統。你猜怎麼樣?這太有用了,我到現在還一直在用!強力推薦你也建立一個。

這就是我的作法(我很高興你會使用對你有用的建議):建立一個檔案,按上述三個方面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下面分出文檔,用檔夾裝起來,每個文檔都標上標 籤。每當我發現我想學習的東西,我會把它分到一個相應的文檔,放到歸類的文件夾裡。那些東西可以來自任何途徑:吉他課,教材,雜誌專欄,自己寫的練習曲。 什麼都可以放到裡邊,包括一些有用的書。

舉個例子,看看我在技術這部分裡有些什麼,首先,我列出了我能想到的所有技術,再標上標籤。建立一個音階的文檔,另一個文檔是琶音。這樣我就有了一個關於左手練習的檔夾,當然其中還包括別的東西像顫音練習之類。還有音程練習的文檔,速度練習的文檔,etc。

我還設立了一個包括Licks的獨立文檔,不管是自己寫的,教材上的,從雜誌上抄的,例如,我曾經抄了一些Steve Morse和Al DiMeola的Licks,它們實在很像技術練習,練熟這些Licks的唯一成果就是讓我的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順便說一下,我沒有專門為右手技術設立 一個文檔,因為所有的練習都已經包含了右手。當然,你不會也照抄我的檔案,你有你的想法。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右手點弦的文檔,我現在不太使用這個技術 了,所以我不再需要點弦的文檔。但如果你想熟練使用點弦,作一個相關的文檔吧。

音樂這一段我分成這些文檔:讀譜(包括Berklee大學(我的母校)的單弦讀譜練習,古典吉他的片斷),和弦以及和弦理論(和弦書籍,論文,總表),還有一般的樂理。

如果你想學習多種音樂風格,我強力推薦你建立一個風格文檔,在下面再建立藍調,鄉村,爵士或者其他你感興趣的音樂風格的文檔。而創作文檔可以安放你自己創作的歌曲,和弦進行,旋律,詩歌~~讓你不僅僅是一個吉他手,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的原創作品。

這樣建立一個檔案管理系統的好處在於,你在練習的時候可以不再在成噸的教材中進行選擇,而根據需要定製適合自己的練習計畫。尤其是在不知道應該作什麼,從 什麼地方開始的時候。否則你可能會重複的練習一模一樣的東西而無法進步。比方說你每天用兩個小時練習,禮拜一,三,五練習音階和琶音。使用這個系統,你就 不會每天進行同樣的練習。

建立一個適合的系統,進行適合的分類,這樣就可以集中同一技術的不同方面。同時因為經常有新奇有趣的東西,也不太容易厭煩。就這樣,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吉他圖書館吧。


PART 3,目標,選擇,舉重

在我看來,音樂和體育是非常相似的:需要經常練習以保持狀態,大量,重複的練習以學習新的技術,提高自己的水準。練習的過程也是一種負擔,例如舉重,你必 須進行長期的,系統的練習,還有大量似乎毫無前景可言的枯燥重複的工作。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卻看不到一點進步。在你已經不再期望,甚至已經準備放棄時,忽然 你得到了突破,到達了新的境界。然後再開始這樣的痛苦歷程。你必須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才能忍受身體的不適,內心的厭煩。在舉重的練習中, 制定任何練習科目之前,你必須明確目標。你想要增加重量?或者想要穩定的調整?有哪塊肌肉群需要特別加強?然後根據目標制定計劃。

在吉他的練習中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明確目標。這需要你對自己是怎樣的吉他手,想要成為怎樣的吉他手進行嚴肅的思考。然後,再決定你在有限練習時間裡作些 什麼~~技術的磨練,學習一小段音樂,寫歌,還是三者都有?你是想要無與倫比的技術,能彈出你聽到的任何歌曲,或者你對在吉他上進行研究和創作更感興趣, 還是你只想寫三和弦的流行歌曲。

一旦目標確定,你就能以此制定練習計畫,一定要有的放失!例如,如果你想成為音樂製作人,對大部分音樂風格都有所瞭解是很重要的,因此,你的焦點應當放在 讀譜和學習像藍調,鄉村,金屬這些風格的本質構成上。如果你對寫歌,作曲感興趣,你需要起碼的和聲知識和樂理知識,以及大量的創作嘗試和想像力。如果你的 抱負是即興solo樂手,那麼你就應該多聽像Steve Morse,Al DiMeola,Allan Holdsworth這樣的偉大的即興樂手的作品,並試著扒下來。還有音階,琶音,旋律進行~~一切可以磨練你的技術的事情,直到你能彈出你聽到的任何東 西。

當然,隨著你的成長,你的目標很可能會改變,我就是這樣,我年輕的時候,我只是想熟練的彈奏吉他,所以我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技術練習上,我進了 Berklee之後,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音樂上,我學習了讀譜,樂理,etc。在努力成為一個音樂家之後,寫歌和編曲又變成了學習的重點。彈吉他是很酷的 事,你不會知道你的音樂道路將到達何方。

在你的學習生涯中,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就像有一堵牆橫在前面。不管已經進行了多少練習,挫敗感都會讓你感覺似乎永遠無法掌握這個技術。相信我,不光是你一個人~~事實上每個音樂家(運動員)都會在這時或那時遭遇這種事情。我能說的就是,別灰心,越過它!

在練習舉重的過程中,你經常會遭遇這種停滯的局面。你可能可以舉起150磅。但只要增加少許(即使只是10磅),就舉不動了,不管你經過多少努力的練習,都似乎不能超越這個界限。慢慢地,有一天,你終於成功了。事實上,你再稍加努力,就能達到175磅。

當你在吉他上止步不前的時候,這種奇妙的事情也會發生,你在練習每分鍾144拍的十六分音符時遇到了困難,經過無數個星期的努力,就是無法突破這個144 障礙。直到有一天,似乎是毫無徵兆,你發現自己可以順利的彈每分鍾160拍的十六分音符!祝賀你,你已經打破了障礙,到達新的境界。舉重和彈奏吉他都需要 在形式上投注足夠的注意。舉重的時候,正確的形式是很關鍵的~~這會決定是得到進步還是受傷。對吉他來說,正確的形式會讓你避免手的勞損。高效的 PICKING技術和經濟的左右手運動能極大的提高速度和準確性。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先慢慢的,清晰的彈出來。慢慢的彈完它而不出錯會比快速但含混的彈奏 要進步得快。這都是形式。

最後,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彈吉他是非常有趣的,你應該經常用些時間來隨意彈彈(很可能這就是你第一次拿起吉他的原因),只是要記住,如果你想取得進步,一定要花時間,不能三心二意。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所以,要不斷地練習。

講師:John Petrucci



延伸閱讀 (站內):

  1. 吉他的基本功


2007/04/10

VG Stratocaster


樂器大廠 Roland 跟吉他大廠 Fender 一起研發的新產品 VG Stratocaster. 從產品外觀大概不難理解, 這把 Strat 多了一個有點像 Pickup 的裝置. 這個裝置其實就是 Roland 研發的 GK pickup, 不難想見的, Roland GR 產品上有的功能, 可能都 embeded 到這把吉他上了. 所以吉他另外有兩顆旋鈕, 一個是用來選擇開放調弦的形式, 有 Normal, Open G, Drop D ,12 弦 ... 等等; 另一個則用來選擇吉他的 Model 形式, 有 Stratocaster, Telecaster, Acoustic Guitar ... etc. 除了這些, 直覺告訴我, 這把 VG 搭配 VG-99 應該會是絕配吧! 玩吉他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幸福了!~~~~ (照片來源: HARMONY Central)


其他延伸閱讀:

  1. Roland 的新玩具: 吉他合成器 VG-99
  2. 聊聊 MIDI Guitar

產品資訊 / 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