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06:音樂學習、器材使用心得筆記,範圍包含:音樂理論、吉他、鍵盤、MIDI、編曲、音樂製作 … 等技術層次議題,內容深淺不一,僅是個人學習的心得筆記、想法,非教學,歡迎同好交流指教。文圖除非註明轉載、出處,否則均由 Rick KY Hwang (瑞克) 撰寫、繪製,未經允許,請勿私自以各種方式捷取、轉載。如有任何不當引用圖文,還請告知

最佳瀏覽環境: 解析度 1440x990 以上,建議使用 Firefox、Chrome、Safari 瀏覽器

2007/06/10

過帶注意事項


類比時代是用 Sequencer 送 MIDI Message 給硬體音源, 然後將硬體音源的類比訊號錄 (過) 到盤帶. 這樣的過程最後被稱之為過帶 (Tracking). 傳統的過帶必須經過類比線路, 雖然聲音不錯, 但是由於類比線路有很多不確定性, 例如外在的雜訊, 線材, 接頭, 同步 (Time Code) ... 等複雜問題, 所以算是一個很辛苦又複雜的過程, 但是卻是混音前必有的步驟.

現在已經比較方便了, 只要把編好的 MIDI 資料, 透過 Production System (Cubase, Sonar ...) 就可以很快的過成 Audio 資料. 同時可以避免調傳統的一些雜訊, 同步問題.

現在過帶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聲音的品質問題.以下列出幾點要注意的東西 (當然這只是通則):
  1. 盡可能的保留原 Source 資料. 換言之, 過帶時, 輸出弄稍微大一點, 混音時再來修. 就像影像處理, Source 解析度越高越好, 後製時, 才更有彈性.
  2. 原編曲的 MIDI 表情, 要先拔掉, 事後混音再來調. 編曲者只要給一個 rough 的 Mixing 給混音師參考就好.
  3. 注意檔案的 Resolution, Sample Rate, Type, 檔名的命名.
  4. 依照聲音, 樂器等特性, 選擇適合的 Channel Mode: Stereo or Mono? Ex: Bass -> Mone, Tom-Tom -> Stereo ...
  5. 注意樂器該有的特性, Ex: Tom-Tom 面對鼓手從右到左 -> Hi to Low
  6. 注意過帶時檔案的數量. 過帶前大約就先準備個 3G 以上的空間, 以避免空間不足.
先這樣, 有些東西忘記了, 有空再來補.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2 則留言 :

  1. 你好
    我急需想了解詳關於過帶的詳細解說
    可以給點意見嗎?
    謝謝你=]

    回覆刪除
  2. 這種東西依照歌曲需求不同, 會有不同做法. 文章裡提到的通則是最基本的概念, 剩下的不同的 style 也會有不同的做法. 所以 ... 這是大問哉. 我沒有辦法給您 "詳細的解說".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內容 (為避免垃圾訊息,輸入的意見訊息會經過站長過濾才會出現,敬請見諒。或者可以使用 FB 留言討論。)